不同品牌个性的广告策略
有人认为,面对一个全新的产品,消费者并不了解其品牌个性,企业往往需要通过广告来塑造品牌个性,并形成消费者的预期和初步印象。如果消费者对品牌个性的感知弱于广告传达出来的品牌形象,那么可能会产生负面态度,认为广告在做虚假宣传。广告表达出的诉求应该低于消费者的实际感知,这样才能给消费者带来惊喜,产生购买意愿。
有人认为,在消费者认知的过程中,广告诉求也会对品牌联想、品牌态度和品牌个性产生影响。例如,广告经常会邀请明星和公众人物代言,借用着名人物的个性让消费者联想到该品牌。根据这种逻辑,广告诉求将品牌个性描述得越好,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会越积极。
两种理论延伸出不同的结果,那么,广告诉求到底应该高于消费者的实际感知,还是低于消费者的实际感知?我们以汽车品牌为例,对一些打算购车的消费者进行了调研。通过他们对汽车品牌个性的感知、汽车广告传达的品牌个性和最终购买意愿的对比,来研究品牌个性感知的差异对于购买意愿的影响。
在研究中,根据品牌为消费者带来的利益,我们将品牌概念分为三种:功能性、象征性和体验性。对于品牌而言,不同的品牌个性会为消费者带来不同利益。鉴于此,也可以将品牌个性按照为消费者带来的利益分为功能性品牌个性、象征性品牌个性和体验性品牌个性。
功能性品牌个性指产品的实用性功能为消费者带来的利益。例如药品、工具等等。象征性品牌个性指产品能够使消费者看起来“优雅”或者“有身份”,提升其个人形象。例如前文提到的LV包,或者着名服装品牌阿玛尼,或者各种豪车、高档红酒等等。而体验性品牌个性则指产品能够让消费者感觉愉悦、快乐或者新鲜刺激等心理上的享受,例如一次豪华游轮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