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里乾坤
电商求“仓”若渴
庞大的配送员队伍之后,还需要有巨大的仓储:乐淘网的北京仓储在一年内从1000多平方米增长到10000多平方米;凡客库房面积从去年的十几万平方米增加到三十几万平方米;京东商城、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等所有上规模的电商都在广收地,广建仓;甚至连淘宝也打算花上100亿元为要求商品标准化仓储的大卖家建立统一仓库。可以想象,人人都要买地建仓,仓储的租金也在水涨船高,据说上海青浦地区仓储的租金已经到“每天每平方米涨1元”的程度了。
3 比商品
除了淘宝与拍拍两个“联邦制”的电商从一开始就当自己是“网上杂货铺”外,其他所有的电商都是从“网上专卖店”起家的:京东卖电子产品、当当卖书、卓越亚马逊卖影碟、凡客卖衣服、红孩子卖母婴用品……所有这些都是以一个“垂直”的姿态切入网上购物,原因无他,群雄在发家之前都有自己熟悉的领域,从这个垂直的领域切入市场成功的把握较高;甚至连打着“网上超市”旗号的1号店,其实严格而言也是从快速消费品类“垂直切入”的。在大家还在各自的垂直领域闷声做事的时候,群雄间几乎没有竞争的空间,正如京东不会去关心凡客的衣服卖什么价钱,凡客不会去关心当当的书卖得怎么样;大伙儿在这个阶段也不怎么强调自己的商品数量如何丰富,反正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但是,当有一天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我要做百货商场”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群雄们开始出现了交集,而且交集越来越大,终于当“杂货铺”升级成“百货商场”的时候,战争开始了。当当卖书,京东也要来卖一份,而且要卖得比当当便宜;凡客不光卖大人的衣服,也要卖刚出生的BB衣服,抢红孩子的生意;红孩子也不示弱,家居用品也开卖……从垂直到百货,群雄们都领悟到了一个真理:单卖一类商品不怎么赚钱,要所有类别的商品一起卖,充分发挥消费者的购物欲望,用利润高的商品补贴利润低的商品,这样在价格战之下,整盘生意才不至于亏钱。
内里乾坤
商品类别决定赚钱能力
主营商品类别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成长效果。主营3C产品,近年积极向大家电、汽车用品、图书百货等扩张的京东商城去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掌门人老刘每年都为京东翻番的增长率自豪;不过3C商品利润极低却是老刘心中的坎。另一个例子是主营快速消费品的1号店,掌门人于刚透露过去两年他们的年增长率在10倍以上!“2009年我们翻了10倍还多,2010年我们翻了将近17倍,做到8亿元”,尽管卖花生、饼干等零食的1号店单个订单的交易额不如京东高,但3C产品毛利低于10%,而超市商品则至少在20%以上,对比之下谁更赚钱大家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