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echnical Buyer):技术购买影响者
各种复杂购买中,总会有人作为技术把关人,以专家的身份,站出来对销售人员的产品和方案在各个技术层面上说三道四。这就是TB。
这个角色在项目中的作用,和另一个岗位很相似:看大门的老头,他们的责任都是一样的:审核。不过TB对供应商的审核要复杂得多,技术、标准、资质等等,而且很可能贯彻项目售前的始终。
这类人有个最大的特点,他说你行你未必行,他说你不行你一定不行,横批:行也不行。
我们不妨假设一个这样的场景:一位技术中心的主任(TB)信心满满地走进老板(EB)的办公室,对老板说道:“张总,您交给我们的关于设备选型的事情,我们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想和你汇报一下,我们就想选择A厂商,他们报价最低,只有200万元,技术最好,公司最有实力。你看没问题了吧?”
老板会怎么想?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老子说了算,还是你说了算!当然,当着TB的面,他会这样回答:“我明白了,我再想想,这事还需要研究。”这就是“他说你行你未必行”,因为老板用他的目的是技术把关,而不是替自己做决策。
我们再设想另外一个场景,老板把技术中心主任请到办公室,问道:“这个设备选型项目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我看A厂商的价格还不错,你的意见如何?”“站在价格的角度,A厂商还可以,但是A的设备有个巨大的隐患,稳定性会是大问题,将来很可能会引起大麻烦,搞不好会带来工伤事故。”技术中心主任实话实说。
这时候老板会怎么想?当然不排除有亡命徒式的老板,非A不选。但是大多数人会认为,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销售人员有的是,没必要承担这些风险,再换一家就是了。这就是“他说你不行你一定不行”。老板不会为TB承担技术风险。
TB的主要特点:
1.通常一个项目有多位;
2.他们在项目初期可以堵住竞争对手不让其进来(当然也可以堵死你),这一点尤为重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以在这里下刀子;
3.主要职责是把关,公司技术层面的守门人;
4.对有标准、可以衡量和计算的方面进行评判;
5.往往具体评估每个解决方案,从技术角度出发,可以否定方案;
6.不能拍板做采购的决定;
确认TB最关键的要素:
首先,TB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假装经济买主,或者他们真的认为自己就能定这事。这时候,你可千万别信这话,哪怕他非常支持你,这事儿也差得远。
其次,在个别情况下,TB可能并不在公司内部,他可能是某个高校的教授,或者社会知名人士,甚至销售人员自己公司的员工(曾经和这家客户做过生意)。
最后,TB并非特指技术人员,其他如财务专家、法务部合同审定人员甚至曾经用过你产品的一个车间主任,他们都可能是TB,任何角色的分辨都是看作用,不看职位。
UB(User Buyer):使用购买影响者
产品买来就是用的,使用的人自然要在购买中有发言权,这部分人就是UB了。UB是销售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人。也是最难被搞定的一群人,之所以容易被忽略,是因为他们往往不在项目组里。之所以难搞定,是因为他们人太多了,几十个都是很正常的,拜访一遍就需要一个月,怎么搞?
在采购中,UB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东西能帮我吗?是帮我提高效率还是给我添乱?如果是后者,那他肯定是举双手双脚反对。但是很多销售人员往往不明白为什么UB会反对。
我曾经碰到过下面几种反对的情况:
因为价格便宜而反对:很奇怪吧,其实这也很正常,便宜往往意味着东西不好。假设公司为你添置一台笔记本电脑(你是UB),你想要贵的还是便宜的?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反正是花老板的钱,为什么要难为自己?
因为忽略而反对:既然UB是使用者,在日常工作中必然有很多的想法,现在你卖东西给他,却从来没询问过他的意见,哪怕假装一下都没有。他一肚子的好建议却没法让老板知道,既然你不让老板看到他的英明神武,他当然要反对你了。
因为惧怕而反对:任何的购买其实都意味着一种改变,而人类对未知的改变往往具有先天的恐惧。比如,UB会考虑到,你卖给我的东西,我如果不会用是不是就会砸了自己的饭碗?既然如此,不变也许是最好的办法,那就玩命的扯后腿吧。
UB最关心的事:
1.对是否对工作成绩造成影响进行判断,比如测试设备是不是会影响生产进度;
2.通常一个项目有多位;
3.最终使用解决方案或者产品;
4.对方案中的个性内容尤为关注;
5.方案或者产品的好坏与他有切身的关系,因为他天天用;
6.直接影响解决方案的成败;
7.关注事项:每天的工作必须完成,一定要帮我,别添乱;
8.关心的问题:“具体来说产品怎么帮助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