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是一夜之间提高的;财务岗位与职责的完善,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实现。财务管理是否到位,是否能发挥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
(一)公司的经营规模
公司越大,财务管理越规范,财务岗位设置约明晰,岗位职责分工越明确。公司规模较小时,财务工作量往往不饱和,基于成本效益考虑,财务管理可能是缺位的。最普遍的表现是小公司没有财务人员,将账务外派给代账公司。
(二)公司的盈利能力
如果公司亏损,节约成本会是第一考虑,财务岗位能省就省,公司可能会把财务、行政、人力资源等职能合到一块,组成综合管理部。此时,财务的岗位分工只能是粗线条。公司有利润的情况下,公司的财务管理会提上日程,老板可能会慷慨一些,把财务部建成一个独立的部门。财务岗位设置强调相互制衡,强调不相容职责分离。
(三)股东的关系
如果公司是夫妻店,肉烂在锅里不打紧,在一些老板眼里,财务管理无需那么认真,财务分工也不需要那么明细。如果公司股东不是一家人,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时至少资金管理要认真对待,财务管理要起到牵制作用,强调怎么避免舞弊和以权谋私。
(四)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
公司整体管理水平不高时,财务部想单方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是不现实的,这时其他部门会成为前进路上的羁绊,财务管理需要和整体管理齐头并进。这就意味着,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比较高时,财务管理水平也会高一些,财务岗位设置与职责分工会更科学合理。
(五)老板的认知
如果老板个人风险意识很强,公司的财务管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老板对财务工作会更尊重、更支持,财务在公司的地位也会高一些,财务的话语权会更大。
(六)公司的发展预期
如果公司发展预期不好,降本增效、裁员就会提上日程,连员工都要不断压缩,自然就不会过多考虑财务岗位如何合理配置了。如果公司发展预期好,财务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就要跟上来,不相容岗位分离就需要体现。财务岗位的分工会更明确,更规范,财务管理会不断加强。
财务人员经常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好做, “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做好了进医院,做不好进法院”。在工作当中,碰到了压力与面临着风险该怎么办呢?一走了之,还是得过且过?
一走了之是情商不高的表现,不建议这样应对。因为走了后再找的工作十有八九还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把握好度:一是心态,二是情商,三是底线。
1、心态:沉得住气,不能脸皮太薄。遇到问题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地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不能浮躁;实在解决不了的,不要逞强。尤其是一些出格的事,要学会说“不”。被老板批评或埋怨时候,能解释就解释,不能解释时控制住自己想要分辨的冲动,记住这只是一份工作。
2、情商要高。碰到为难的事,要站在老板的角度想一想原因。有一种情况是,老板想这么做,但这么做不合规,他可能是不懂法,不懂会计与税务的规则,此时,需要做的是向老板讲道理。第二种情况是,老板贪便宜,有这个心理,应该循循善诱,告诉他后果是什么,用这警醒他,当然说法要得宜,让老板好接受。
3、作为会计人员,守住底线非常必要的。什么是底线呢?就是不能违法犯罪,不能让自己承担刑事责任。
结论
财务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财务规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公司创始阶段,此时不要急于切分老板个人资金和公司资金不分,应重点关注税务风险。公司发展阶段,可能要引入新的投资者,此时不再是创始人一言堂,财务的规范应重点关注公私之别。公司成熟阶段,需要加强内控和制度流程建设,要让经营管理有章可循。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公司小的时候要强调效率,讲究一切事情从简;等到公司做大了,就要强调安全,一切做法要按部就班,不能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