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之气”与管理
来源:价值中国 2012-11-12 12:01:30| 查看:次养成浩然之气,不论境遇如何,都能坚守道义。“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加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景春把“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张仪、公孙衍之流称为大丈夫。孟子反驳道:这些人怎么能称为大丈夫?所谓大丈夫,不是名动天下,更不是权势显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从管理思想的角度看,孟子倡导的浩然之气,可以使我们从新的角度理解古代的管理体系。如果说,《中庸》以“诚”给出了支配管理活动的潜意识层次的价值前提,那么,孟子的浩然之气就给出了管理活动的显意识层次的行为前提。在孟子那里,管理社会和国家必须由君子来主导,惟有君子方可实现仁政,惟有养气方可培育君子。反过来,仁政不仅仅是民众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道义。内圣和外王,靠的就是浩然之气来支撑。而浩然之气养育出来的人物,大则惊天地泣鬼神,小则感人心动肺腑。文天祥赞扬的齐太史、董狐笔、张良椎、苏武节等历史人物和事件,无一不是社会的楷模。在行为选择中,具有坚定明确的价值观,与价值观漂移或者模糊相比,会在选择的优先考虑上大不一样。孟子有一段名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告子上》)即便是企业经营,如果仅仅生产商品而不能输出价值观,则不过是一种营利工具而已,决策就难免“苟得”或者“苟免”。民国三年,曾经名满天下的票号日升昌破产,被北京政府司法部门查封,原来已经辞职离号的二掌柜梁怀文,闻讯回来到司法机关报到,毅然承担起清理号事的重任。这种道义担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浩然之气在商业中的分量。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谈到企业管理时,曾经提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一个赢利情况很好但采取集中营式管理的企业,员工的创造性被扼杀,另一个财务报表显示亏损的企业,拥有卓越的人力资源,哪个企业更值得投资?发明了平衡计分卡的卡普兰,针对以往偏重于财务和客户的企业管理,专门提出用学习与发展来平衡其他指标。在发达国家的管理学研究越来越重视价值观和人本的情况下,适当关注孟子的思路,可能会有所启示。当然,我们并不倡导回到孟子,也不认为孟子的浩然之气就能等同于现代价值观。而且孟子仅仅强调浩然之气,并为此排斥物欲,走向了极端。然而,当今物欲横流,缺乏精神支撑,是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如何在现代化的物质追求同价值观的精神支撑之间寻求平衡,值得管理学界思考。
另外,鱼与熊掌的典故,在管理决策上具有现实意义。决策作为人类行为的选择,经常会听到如此告诫:选择正确的方案。从逻辑上看,如果在决策选择时就能判断方案的正确与错误,那么选择就没有意义。所以,决策不是正确与错误的选择,而是优先顺序的选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选熊掌而不选鱼,只能说明熊掌的价值高于鱼,不能说明选择鱼是错误的(决策正确与错误的判断属于效果判断,与选择不具有共时性)。如果没有明确的价值观,这种选择往往会造成管理陷阱。例如,缺陷产品是召回还是隐瞒?员工管理是鼓励自治还是强化他治?战略方向是利润还是服务?等等,都有可能遇到这种两难选择。对于经理人来说,浩然之气的全部作用,表现为给定了在大大小小无数个行为选择中的排序标准,养成行为选择中的习惯动作。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