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牙挺到除夕,拿到微薄的年终奖,严辉做出了不回去上班的决定。“家里老人不太高兴,觉得我还没成熟起来,遇事不能忍。好在我和爸妈经常沟通,他们最终还是挺理解我的。”三个月“病假”过后,假使未能如愿考上博士,严辉也决定彻底辞职,休整一段时间再重新找一份工作。
顺利跳槽
“尽量在一个行业里跳,过去的经验才能作数”
张雪在家舒舒服服过了正月十五之后,到新公司上班去了。毕业七年,这是她的第三份工作,但都没离开医药行业。“我觉得还行,跟周围的人比不算频繁。”
这次跳槽,并非缘于对公司有什么不满,而是张雪对未来方向做出了调整。“原来单位的工作强度比较大,我现在考虑要孩子了,以后还得照顾家庭,就想换个规律、轻松一些的工作。”新单位的薪水和原来基本持平,但工作量相对少了一些,张雪很满意。“不错了,现阶段我更想多些时间,总得舍弃一头。”1月份领了年终奖,她赶在春节前提出辞职,整整休了一个月。如此顺利地完成职业转换,让张雪心情大好。
“可能一直以来,我对自身的认识和发展走向还算明确。”张雪认为自己属于“理智型”,不会人云亦云。“挺明白自己要什么的吧,像我上次换工作,就是觉得之前的待遇太低。但即便很想走,我也没随便跳,毕竟知道总换工作也不好。就给自己定了个标准,至少得涨40%才值得一跳。”同时,张雪把握住一个原则,跳槽尽量在一个行业里跳,过去的经验才能作数。“这样可以一步步换到更好的公司,不然每份工作都是新兵蛋子,时间都浪费了。”
裸辞寻梦
“当自己有过收入之后,很难再回到伸手要钱的日子了”
1990年出生的小刚,很抗拒被贴上“90后”的标签。他反复强调自己除了比较“宅”以外,都是“85后”的性格。上周他辞了职,告别做了半年的快速消费品行业,按当下流行的说法,他这是裸辞。
“这段时间单位里辞职的人明显增多,基本都是因为经济收入和工作任务不成正比。”小刚透露,跟他同一部门的四个人中,有个年过三十的不敢“轻举妄动”,边工作边找着下家,另两个比他大一两岁的员工,也准备辞了。但小刚认为自己和他们不同,辞职不是因为不能吃苦,也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在追寻内心的理想。
“我一直都想进媒体行业,但作为专科生,相关实践也不多,很难如愿。大三临近毕业,我开始准备专升本的自考,毕业之后还有最后几门没考完。我不能全指着家里给生活费,就打算边工作边考试,才硬着头皮进了这家不喜欢但有双休的单位工作。”刚开始工作不久,就面临着10月份的自考,小刚白天要熟悉业务,晚上回家看书复习,夜里没有一天不做梦的。“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实在是太累了!我已经完成了本科自考,有资格明年考广播电视新闻学的研究生,所以辞掉工作认真准备,拼一把。”
“裸辞并不可怕,关键是为了什么,是不是有意义?”小刚认为年轻人也要有责任心,别太“随性”了,“那种拿着家里的钱,出去旅行一年半载的,我不能接受。”虽然家里不富裕,但小刚的父母、亲戚都支持他的决定,“没因为辞职感到有压力,非常感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