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编者按/如果说,2005年的《超级女声》创造了一个选秀节目的高潮季;那么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则开启了“精品内容+社交化传播”中国娱乐节目的2.0时代。从第一期1.5%的收视率,到此后的2.77%、3.09%、3.42%……收视率屡创新高的背后,我们不禁要思考,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好声音的火爆?这类娱乐节目到底是如何产出和研发的?中国从来不缺乏观众和市场,即使火爆如好声音,为什么我们只是在拷贝别人的节目,而缺少自己原创的作品?《中国好声音》爆红背后,我们更需要冷静思考。
“风险肯定有,但我们最初的估算是至少能收回成本。”灿星制作公司《中国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无论从各界口碑,还是投资收益来看,目前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无疑是成功的。
据央视-索福瑞统计的收视率显示,《中国好声音》的收视率已经从第一期的1.5%冲高至第五期(8月10日)的3.42%;微博平台上“中国好声音”的讨论量达到了上千万条,全国上下已经掀起一股“好声音”舆论热潮。该节目至今已经花费约300万元购买荷兰《The Voice》的版权,而非此前所传的200万元,制作成本已投入四五千万元,最近还将投资改进舞台和灯光、音效等。
相对于这些投入来说,《中国好声音》也获得了不错的广告收益,自7月13日在浙江卫视开播至今,15秒的广告报价已经从最初预设的15万元暴增至36万元,至今收益已经过亿元。《中国好声音》缘何爆红?
清晰的定位:回归“纯音乐”
《中国好声音》的火爆虽然让业界颇感意外,但一切都在灿星制作公司的意料之中。
《中国好声音》的原版《The Voice》已经行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获得成功,比如《The Voice》美国版2011年4月在NBC开播的第一天,就超过了《美国偶像》总决赛的收视率。与以往选秀节目的简单复制不同,由于《中国好声音》有来自《The Voice》的正版授权,因此版权方会全程进行指导,不仅提供一份完整的剧本大纲和操作“宝典”,包括前期准备、内容安排、导师选择、学员挑选,现场音响的安装和调试,灯光的色彩、明暗的调校,甚至接线的方法,都有一套成熟的方案和严谨的制作流程,还会派出专人进行现场指导,参与节目的各个环节。这让灿星制作对节目的成功本地化颇有信心。
寻找好声音,回归“纯音乐”,以真诚、温暖、向上、励志的氛围,推动国内音乐产业的良性发展,而非以往选秀节目依靠“炒作、毒舌、绯闻”为卖点,这是节目组一开始就明确的栏目定位。这种积极向上的栏目定位,一开始就规避了《超级女声》等以往选秀节目所遭遇的政治风险。甚至有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高长力公开表态:“《中国好声音》火,因为导师是顶级的,来唱歌的老百姓的声音也是顶级的。”
为了体现节目的专业性和音乐的纯粹性,节目采用“盲听盲选”的模式选择“好声音”,并邀请国内顶尖音乐人士做评委,从而保证了选秀的公平、公正,也避免了诸多非议。
“明星导师制是节目的最大亮点,明星当场选徒弟,不仅让学员立刻梦想成真,而且这些明星还会抢学生,互相掐架、互相调侃,这种状态平常很难在大牌明星身上看到。”陆伟说,“我们完全按照国外娱乐电视制作理念和制作手段去打造精品内容。”据悉,在《中国好声音》节目制作过程中,不会像以往国内节目制作一样预设脚本、主持人和嘉宾反复练习台词等,而是主持人、嘉宾和学员现场发挥,一旦节目氛围到了,主持人、嘉宾和学员就会真情流露,再经过后期剪辑之后,节目的观看效果就会很好。在这种电视制作模式下,节目录制现场必须有27个机位,把每个镜头都录下来,保证所有细节和稍纵即逝的情绪爆发点不会被错过。一期80分钟的节目至少需要录制1000分钟的素材。
“不像大多数娱乐节目炒作大于内容,《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定位比较纯粹——寻找好声音,围绕这个定位,不管是盲听盲选模式,还是邀请音乐界专业、权威人士当评委,其目的都是让选手展示才艺好声音,并通过导师制让选手有机会快速实现梦想。其次,节目制作精良,不管从音效、画面的剪辑,还是主持人、嘉宾、学员的现场互动氛围来看,都具有很强的可看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