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情倾三台农业
退休后,白谷兰继续在三台的灵兴、新德等镇乡,自费租地,自费进行着玉米新品种的引进、改良和创新工作。当地的农民刘高吉、刘先银、赖仕民等等都成了白谷兰育种试验基地的相伴人。
“白老和我是老朋友了,从1992年起我就开始试种他培育的种子,记得最开始试种的是‘玉米B10’,当年亩增产200多斤,把我们一家欢喜得不得了。最开始是我一家人试种,后来见到了实效,村里很多人家都开始向白局长要种子。20年来,大家可是受益不少。”刘高吉说。
“白老每次到地里看情况,给我们讲技术都仔细得很。他培育的玉米种子大家都喜欢种哦。今年他到外地去,一时忘了给我寄种子,我都是打电话找他要的。”说起白谷兰,赖仕民是一脸的感激。
“白老做事认真得很,一到地里就忙个不停,比我们这些真农民还舍得花功夫。”“这么多年给我们免费种子,连我们家的水都没来喝一口哦”……提起白谷兰,村民们纷纷赞叹道。
白谷兰培育的种子,在最初试验阶段,都是少量的、免费地提供给农民试种。在种植过程中,他都要亲自到地里,指导农民套袋授粉,并逐行逐株观察记录各种数据。一年无数次地往返于成都、三台之间,每月的退休工资差不多都耗在了租地、差旅等上面了。对此,他只是一笑置之:“这点花费算不得什么的,一个品种的试验成功,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白谷兰给记者举了个例子:玉米高产杂交种“B40”(后来更名为 “登海11号”),其亲本原是仁寿种子公司农技干部于耀光育成的,因无法在生产上利用,被他引进,连续8年进行多点试验示范,增产效果十分突出。后来该品种先后在山东、陕西、四川、贵州等十省市大面积种植,累计推广5000万亩左右,增产玉米达100多亿斤。“只要增产,农民就能得到实惠,我就高兴,更加乐此不疲。”白谷兰说。
退而不休,白谷兰经过多年的改良组配,研发出了玉米新品种 “谷丰418”、“谷丰429”等。经对比试验示范,其产量、品质、适应性、抗病性等主要指标,均具有明显优势。
常年跟他打交道的人喜欢称他是三台的“袁隆平”,每一次听到这话他都会连连摆手:“我跟袁隆平院士比简直差得太远了,但我们都有一颗为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