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建立海洋强国的目标。从经济角度解读,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在这方面,农业银行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我们对船舶制造业、远洋和近海渔业、海产品加工业等的支持不断加强,推出了“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渔船抵押贷款”等一些特色产品,在福建沿海创立了海上流动服务点的新型服务形式,在山东沿海探索金融服务海洋经济的有效模式,服务范围已经覆盖了海洋经济的主要领域。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支持海洋装备制造、现代海洋化工、海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港口交通建设,推动现代渔业、海洋工程建设、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文化旅游、海洋运输物流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同时,我们将继续以支持改善民生为己任,积极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全力支持“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等民生事业发展,像蔬菜产销体系建设、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个人创业扶持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舒心生活。我们以“安居工程”建设为重点,向西藏41万农牧户发放了《农牧户贷款证》,让祖祖辈辈在马背上生活的农牧民,90%住上了新房,看上了电视,用上了电话,走进了现代文明。今年以来,我们新支持了140多家县级综合医院完善了结算网络、添置了医疗设备,农民看病再也不用随身携带大量现金,有些病也不必再到大中城市求医了。
长期以来,农业银行一直通过多种渠道,积极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帮助这些地区开发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通过培育龙头型企业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通过“惠农卡”、“惠农通”等农行惠农工程建设,填补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目前,我们在农村地区设立的“惠农通”服务点已达50多万个,电子机具对行政村的覆盖率超过50%。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在信贷政策、资金总量和渠道建设上进一步给予倾斜。
顺应银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努力走出一条有农行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记者:近十年,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中国银行(2.75,-0.03,-1.08%)业改革发展成就巨大。您如何看待中国下一步的金融体制改革?农业银行又将如何适应?
蒋超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以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改革卓有成效。在国际金融市场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我国成功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金融体系保持了稳定。这充分说明,经过近年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健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金融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对今后我国的金融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目前看,我国的金融改革还有许多功课要做,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金融体制机制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不久,“一行三会”和外管局共同编制了《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了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结合商业银行实际,我觉得未来的金融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直接融资比重增加,金融脱媒加剧,靠银行的间接融资将减少,银行的盈利模式受到冲击。三是以资本监管、价格监管、流动性监管为主要内容的监管方式趋严,银行的规模扩张和服务收费受到约束,影响深远。
对农业银行来说,虽然已经完成了股改上市,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建设一流现代商业银行的起步阶段,距离达成我们的发展愿景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根据这种情况,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金融改革政策和银行经营规律的前瞻性研究,加快推进业务经营转型,逐步调整主要依赖利差的盈利模式,大力降低资本消耗的业务,努力走出一条有农行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一是巩固零售业务的战略基础地位,提升产品功能,推进网点转型,统筹电子渠道建设,用优质服务赢得客户,打造一流零售银行品牌。二是加快公司业务转型,不断扩大高价值客户占比,增强产品和多元化服务能力,尽快实现从传统资金中介向资产管理中介和融资顾问商转变。三是做大做强金融市场业务,在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同时,利用市场信息等优势,发挥对全行其他业务转型的服务、引导作用。
当然,经营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要平衡在一个度上,而这个度——比如非利息收入占比能到多少,对大型银行来说,除了主观努力,还要考虑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水平、经济金融开放程度、融资文化等因素。我们既要顺应银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坚定转型的大方向,也要兼顾到各方面因素,在筹划和实施经营转型时,设置好目标,控制好进度,争取早日把农业银行建设成为“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服务多元”的一流现代商业银行。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