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管理培训 > 名人访谈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腾讯新浪等大公司的创新思考

来源: 新浪科技   2013-03-11 14:49:41   查看:  次

副标题[/page]


  基因延伸性创新要成功,必须符合两点:
 

  一、创新产品必须符合大公司基因,如果基因不对,纵然有Scott推崇的“创新催化剂”,也不会成功。

  例如Google的社交产品Google+,始终不能对Facebook产生实质性的威胁,这是因为Google的基因是技术驱动,没有社交基因;新浪曾经大举进军过网络游戏领域,也一败涂地,这是因为新浪的基因是媒体,沿着媒体基因的创新才有可能成功;腾讯也不例外,腾讯在电子商务领域近年来的投资一直不遗余力,但是效果从来不彰,和Groupon的合作也黯然收场,尽管腾讯今年组织架构调整,再次吹响了进军电子商务的号角,但我并不是很看好,原因就在于腾讯没有电子商务的基因。
 

  二、延伸的新领域要有这种基因产品的市场容纳空间

  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延伸到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具有足够的市场容纳空间,所以以媒体为核心的微博、以个人通讯为核心的微信才能充分施展拳脚。如果市场容纳空间不够,仍然无法成功。例如苹果公司的AppleTV产品即为一个典型的例子,苹果每个月iPhone手机出货量大约1000多万台,iPad出货量大约500万台左右,这两者贡献了苹果主要的收入和利润,而Mac电脑出货量大约100多万台,贡献收入和利润比例很低。我们设想即使苹果做出了非常成功的一体化电视机,一年能有多少销量?手机是人手一台,电视机是一个家庭一台;手机是两年至多三年肯定要换,而电视机的更换周期至少有5年以上,假设平均一个家庭3-4口人,iPhone销量应该是AppleTV的5倍左右,换句话说就是,AppleTV卖到iPhone这种热销程度,也不过每个月只能卖出200万台而已,市场想象空间较小。
 

  综上所述,大公司要创新成功,如Scott所说,需要创新催化剂的推动,需要大公司资源、规模和品牌的帮助,但更需要选准创新方向和领域,即创新方向要符合公司基因,创新领域要有足够市场容纳空间。
 

  除了基因延伸性创新之外,还有一种创新:颠覆性创新。例如Google的关键词搜索获取内容的模式颠覆了雅虎赖以为生的门户推荐内容模式,让后者彻底衰落了;Google的免费在线服务模式颠覆了微软销售个人盒装软件的模式,让后者不再成为时代的宠儿;苹果的iOS开辟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颠覆了一大堆传统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厂商,颠覆了PC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群公司。
 

  这种颠覆性创新有巨大的破坏力,轻者它会破坏大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重者它会埋葬整个行业乃至整个传统市场。所以颠覆性创新几乎无法在大公司实现,因为公司内部的阻力会轻易扼杀颠覆性创新的存在。而颠覆性创新恰恰是VC投资驱动的创业型公司比较容易实现的。颠覆性创新重新定义了游戏规则,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将大公司和创业公司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竞争,因而颠覆性创新往往是由创业型公司实现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并不完全同意Scott的观点。
 

  颠覆性创新虽然难以在大公司立足,但是仍然有大公司颠覆性创新的成功案例,一般来说,大公司要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前提条件是:改变公司基因。当公司基因被改变以后,颠覆性创新就变成了顺着公司基因生长的延伸性创新了,这样就进入了大公司的优势领域,成功把握大大提高。改变公司基因当然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也确实有成功案例,改变基因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收购了,特别是收购一个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创业团队,将被收购者的基因注入公司。
 

  例如1996年底摇摇欲坠的苹果公司收购了乔布斯的NeXT公司,1997年中乔布斯担任苹果临时CEO,带来了苹果的复兴。复兴后的苹果公司高管除了工业设计副总裁乔纳森艾夫,清一色的NeXT班底,当时的苹果老人全部被洗掉了,带来公司复兴的核心技术也全部来自NeXT的研究成果。与其说苹果收购了NeXT,不如说NeXT反向收购了苹果公司,后来的苹果只是一个披了苹果logo马甲的NeXT公司而已。
 

  收购之后不能将被收购者的基因融入公司,往往收购就是徒劳无功的,微软公司2005年收购了雷奥茨的Groove公司,任命雷奥茨担任微软首席架构师,也意在改造微软基因,加强微软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力,但最终微软公司未能因为雷奥茨的到来而改变基因,反而是雷奥茨的黯然离去。
 

  总之,从创新的角度来说,大公司创新容易遇到的问题是基因造成的障碍和规模带来的阻碍,创业公司创新容易遇到的问题是资源不足和资金短缺造成的发展无力,各有各的苦衷。我认为未来的创新趋势应该是大公司和创业公司齐头并进,而不是大公司凭借资源、规模和品牌优势的一枝独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