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道路和当时的大环境密不可分,2003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世界工厂的形象已初见雏形。沿海特区对于农民工的需求日趋强烈,越来越多地的外地人涌入新建的工业区,夫妻两人在一家公司打工的情形比比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60后、70后,在结婚时并没有拍婚纱照。来到深圳后,收入的提高是他们萌生了追求浪漫的念头。
如何吸引这部分人到影楼来,赵敏想到的办法很简单,也很直接——免费。免费拍5张婚纱照,但尺寸较小,放大则收费200元至400元不等。最开始,还需要派人到工厂门口做宣传。后来,拍摄过的工友自动担当起传声筒的职责。赵敏也顺水推舟,再推出新举措:介绍三位以上顾客的,还有小礼品赠送。
靠这一招,赵敏先后在东莞、长安、龙岗等地开店,2009年最高峰时同时经营7家影楼。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是在工业区,都是在当地较为繁华的商场内。“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坐着数钱”,赵敏说。
但是这一模式只维持了不到4年。首先,商场租赁不稳定,商场销售区域几乎一年一变动,变动就意味着腾地,意味着重新装修,并且租金也逐年增加;其次,此模式被同行抄袭,竞争日趋激烈。更重要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婚纱照属于一次性消费。当周边的60后、70后都补拍完成后,新进入的80后、90后对于婚纱摄影有着更高的追求,他们舍得花上数千元到“更高级”的影楼去拍摄。
于是,赵敏慢慢将商场内的影楼一一关闭,仅在龙华开设一家有豪华装修,固定门面的影楼。
新开始:
团购走进工作室
同餐饮一样,影楼摄影也是一个充分竞争行业,在越来越同质化的竞争中如何生存,是一直困扰赵敏的问题。
去年上半年,赵敏回武汉探亲,朋友天天招呼她出去吃饭、唱K,“团购很便宜,很划算”。平时忙于工作,很少上网的赵敏第一次听到“团购”这个词语,她琢磨着可以用到影楼上来。
在此之前,赵敏从不网购,也没有支付宝。等她打开电脑,摄影的团购已经铺天盖地。
通过比较,赵敏发现现有的龙华店并不适合团购:第一,团购价格便宜,一个基本的摄影套餐不到200元,无法覆盖龙华店的成本;第二,团购对象是针对全深圳,龙华店只能覆盖周边区域;最后,团购并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以188元的套餐为例,要支付团购网28元的费用,如何将收益最大化,赵敏决定效仿同行,在闹市中开设摄影工作室,最后在深圳中心区的一个商住楼内,找到了15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客厅用作接待、办公和作品展示,卧室改建为摄影棚,厨房变为更衣室。
“团购可以赚钱,但是钱赚得很苦”,赵敏说,团购的模式决定了只能是薄利多销。一个工作室分为3组,每组一个化妆师和摄影师,流水线式地操作。她说,有时周末一天下来,从早到晚要拍20个人,赚的都是辛苦钱。
现在,赵敏的工作室已经实现盈利。她说,在超负荷和超低价的运作下,收入水平再往上升已经非常困难,唯一的出路就是“跑量”,再多开几家店,利用老客户做好口碑,建立起稳定的客源。
目前,赵敏已经在寻找新的工作室地址,由于前期运作较大,已经有团购网主动找上门免费为其做营销,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
不过,具有忧患意识的赵敏仍时刻提高警惕。“我现在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下一步该如何操作。工作室肯定有自身的生命周期,个人感觉,还有两到三年的时间。一旦辉煌过后,像店面一样,未来工作室乃至整个摄影行业必须找到下一个利润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