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分割”为领导者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模式
古智者毕达哥拉斯说:“一切思想都可以用数来表达”。这确实是一句至理名言。如前所述,一条1米长的线段,有5个重要的点,它们分别是0、1、0.5、0.618、0.382。这5个点分别表达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升到意识形态来说,就是不同的哲学思想。“0”和“1”位于线段的两个端点,体现的是“极端哲学”,表示思想激进,办事极端,非白即黑,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是一种极具战斗性的哲学思想;“0.5”位于线段的正中间,体现的是“半半哲学”,表示思想保守,胆怯懦弱,前怕狼后怕虎,思想不坚定,左顾右盼,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没有主见,黑白不分,好坏不辩,不思进取,没有原则,绝对平均主义;“0.618”和“0.382”是两个“黄金分割点”,体现的是“适中哲学”,这一哲学思想表达了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价值取向明确。0.382偏向“0”一端,0.618偏向“1”一端,表示敢于亮出自己的思想,爱憎分明,观点明确,敢于负责,决策果断,不模棱两可,不争论不休;其二,分寸把握恰当。0.382和0.618这两个点既不是中点,又不远离中点,表示办事把握分寸,不离谱,不偏激,不极端,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留有余地,进退自如。这三种哲学思想对领导者最有参考价值的是“适中思想”,即“黄金分割哲学”,它告诉人们作为领导者,第一,任何时候都要光明磊落,旗帜鲜明,决策果断,敢于负责,不左右摇摆,不优柔寡断;第二,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说话留有分寸,办事留有余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搞运动,不走极端,遵循自然规律,防止大起大落;第三,统筹兼顾,争取双赢,一方面要让有利的一面达到期望的阈值,另一方面又要让不利的一面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黄金分割哲学”在领导实践中用处极大。如,在处理经济发展速度问题时,既要肯定“发展是硬道理”,尽可能加快速度,又要防止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加快发展速度,造成不可持续发展;在处理改革开放问题时,既要肯定“改革开放是国策”,勇于打开国门,又要防止无条件的开放、照搬照抄西方文明的开放、全盘西化的开放,把握好开放的尺度。这些都是黄金分割给我们的启示,看似简单,但要做好并不容易。改革开放以来,有的地区一味追求发展速度,不顾环境,不顾生态,吃了祖宗饭,还吃子孙饭,表现得非常激进和极端,关键问题在于不懂“0.618哲学”。
三峡工程建设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老一辈中国领导人几乎都关注过三峡工程,但由于这项工程太复杂,涉及的问题太多,所以,中国领导人没有头脑发热,极端冒进,而是放慢脚步,反复论证,多听取反对者的意见。然而,又不是一味地拖,论证清楚就上马。三峡工程决策是一项两难的决策,因为没有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差之分,建大坝的好处自不待言,可以解决人民群众用电日益紧张的问题,可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污染问题,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等,但建大坝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如移民安置问题、生态保护问题、地质防害问题等等。建设三峡工程的“0.618哲学”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果断决策。如果用“0”表示坚决不建,用“1”表示坚决建,那么,“0.5”则是永不停止的争论,议而不决,空谈误国,不可取;“0”和“1”表示无限夸大建的好处或者不建的好处,以某种情绪代替决策,也不可取。中国领导者选择了0.618,建但不盲目上马,积极但不激进。其次是力争双赢。从决定建设三峡工程的那一天开始,就同步考虑了因建大坝带来的所有负面影响,一项一项地采取措施,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这是最优的选择,即,既享受了做这件事的好处,同时又避免了做这件事的坏处,只有“0.618”能达到这一境界。
这种哲学思想在领导者日常工作中用处也很大。比如对下属的管理,既要严格,又要严之有度,这个度就把握到下属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同时,又要尽可能消除因严格管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才能达到“双赢”。任何时候都要把握“度”,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谬误。一个人要有应有的良知水平,但是,太高了可能走向“道德洁僻”,太低了又会不择手段;一个人要有应有的自尊心,但是,太高了可能接受不了任何批评,太低了又不求进步。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任何东西到极点都不是好事,如一个单位,全体部属与领导者保持一致是好事,说明团结,但太一致了可能是坏事,正如在同一条船上,如果都站到领导一边,船必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