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柴进知道了这件事情,没有让宋江出钱,而是像冤大头一样,自己出钱,为武松、宋江以及宋江的弟弟宋清(跟着其兄,逃避追捕)三人各做了一身“定制礼服”。也不知道柴大官人当时是怎么想宋江的。本来,宋江和武松都是柴进的门客,而柴进是要做天下豪杰的孟尝君的。可是现在,花着柴进的银子,却让宋江做了孟尝君,柴进反而成了配角,甚至在武松看来,与宋江相比,柴进太差劲了,一点都不尊重和重视人才。
这还没完,还有第三步。十天之后,武松要离开。柴进自然摆宴送行,宋江也自然要作陪。当武松要走的时候,宋江突然提出要武松先暂且留步,然后偷偷拿上十两银子,出来告诉柴进,他要单独送一送武松。这样,宋江就和弟弟宋清一直把武松送到十里之外,找了一个小酒店,撇开柴进,单独为武松饯行。
活都做到这个份上了,不管武松是不是一个人才,他都要对宋江感激涕零,当成伯乐,甚至再生父母了。于是,宋江最愿意看到的一幕出现了:武松对宋江行了“四拜”大礼,两人结拜为兄弟,当然宋江是老大。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这种方式,宋江成了武松的“教父”。
大家都看过美国电影《教父》,黑社会老大让新入伙的人轻吻其手掌,作为一种认教父的仪式,从而成为黑社会的一员,受到老大(教父)的保护。而武松对宋江的“四拜”大礼,便与这种仪式有异曲同工之效。
一直以来,宋江就通过这种方式,做了很多人才的教父。而一旦这些人才认宋江做教父,那么就意味着这些人才要随时为宋江所用,必须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不过,这还没完,等结拜大哥刚拜完,到了实在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再做戏就过于做作的时候,也同时是拿捏得恰到好处之时,宋江拿出了他的杀手锏:他叫弟弟宋清从兜里取出十两银子,送给武松。武松当然不要,宋江便以兄弟断交相威胁:武松不要钱,就再不认武松做结拜兄弟。武松无奈,便收了。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命令,宋江是老大,武松从此之后就作为“宋江打劫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员了,作为员工,他必须听老板的话,不管老板是给他钱,还是让他去违法犯罪,去死,他都必须去做。
而且,那十两银子,不是通过宋江本人之手给武松的,而是在宋江的命令之下,由宋清交给武松的。作为老总,宋江把宋清带着,一起来送武松,是大有用意的:宋清此时就作为了公司的出纳,而宋江手上是不沾钱的。也就是说,宋江是要暗示武松:我虽然有钱,也舍得花大价钱聘用人才,但我是搞大的公司战略和规划的,至于经费开支这样的小事和琐事,自然有专人来管。的确,宋江不愿意让别人觉得他是一个想用钱砸死人的暴发户。
再退一步说,如果武松就是愣着不要这十两白银,也可以减少宋江的尴尬,反正伸手给钱的是宋清。不过,从武松当时的情景来看,他的确需要钱,甚至快穷疯了。之前,他离开柴府的时候,柴进似乎并未厚金相赠。此刻,他马上要回到老家去见他哥哥武大郎,衣锦还乡的愿望他肯定是有的,作为一个家庭条件和经济基础很不好的人,手上有十两银子这一大笔钱,当然可以笑对哥嫂了。这十两银子,对于武松来说,其实就是对症下药,宋江早就看出武松缺钱。
要想人才为你所用,并死心塌地为你一人所用,当然要打感情牌,但若只打感情牌,不拿出点“实际”的诚意,那就是口惠而实不至了,时间一长,会让人厌烦,人才会流失的。而宋江对武松便是两者同时使用,既高薪聘用,又给予兄长般无限的爱。当离别的武松,依依不舍,回头再看一眼他的结拜兄长宋江之时,他的脑中一定会浮现其亲哥哥武大郎的面容。的确,长这么大,也只有宋江像武大郎那样待他。
只是柴进成了有史以来最大冤大头。收买人才的钱,他花了,给门客定制高档服装的钱,他也花了,饯行酒他也请了,可获得人才的不是他,而是暂时在他家做门客的宋江。一个门客,居然可以与主人抢人才,而且居然屡屡凑效,屡试不爽。可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甚至在自己寄人篱下,躲避官府抓捕的情况下,宋江都不忘把人力资源总监这份工作干好干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