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我的运气来了,这次我一定能高中状元!”他们的心态不同,所以当他们答题的时候,他们的努力程度也就不一样。结果正如他们对自己的预测,第一个秀才名落孙山,第二个秀才则高中状元。之后。他们都对自己认识的人说:“那口棺材可真是灵验啊!”心态影响人的能力,能力影响人的命运。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心态很阳光,那么你的生活也会一片光辉、灿烂!
心理学家米切尔·霍德斯说:“其实,我们周边的环境从本质上说是中性的,是我们给它们加上了或积极或消极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你倾向选择哪一种?”生活中不能无限制地任凭情绪反应发展,“压抑”也不是最好的方法,尽管对于情绪作用要有适当的控制。许多人在心情不愉快时,会使自己陷入一种含有敌意的自暴自弃当中,实际上,如果能转换一个角度,客观地评价和对待你所面临的问题,结果就会有所不同。
李绘芳老师发现——随着领导者社会地位的提升与财富的增加,生活的满意感却在不断下降。我们经常感到拥有的越来越多,但是快乐越来越少;沟通的方式越来越多,但是深入地交流越来越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原因何在?是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
衡量一个人幸福与否,在本质上和财富、地位、权力无关。幸福是由思想与心态决定的。心可以造天堂,也可以造地狱。一个日本武士问一个老禅师:“师父,请问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老禅师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这种粗鄙之人,根本不配和我谈天堂。”武士被激怒了,拔出刀来架在老禅师的脖子上,吼道:“糟老头,我要杀了你!”老禅师平静地说道:“这就是地狱。”武士明白了,愤怒的情绪是地狱,把刀收回壳中。老禅师又平静地说:“这就是天堂。”武士听明白了,好的心情就是天堂。
我在一次论坛上,听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曾经讲过一个天堂、地狱的故事。他说,上帝领着一个人到地狱,发现地狱里的人都瘦骨嶙峋,他们用一个特质的勺子喝粥。勺子的柄很长,但头却很小,舀出的粥都洒在了地上。最后,桶里没粥了,大家就互相埋怨,互相憎恨。上帝又把这个人领到了天堂,却发现这里的人一个个都长得胖乎乎,笑逐颜开。他们用得是同样的勺子,吃得是同样的粥,但是他们是把粥舀出来喂别人,你喂我,我喂你,结果大家都吃到粥了。这告诉我们,要善待身边的人,学会为小事高兴,才会有更值得高兴的事情出现。
在别人帮助你后,要感谢他,欣赏他,这样才会有更多更好的事情出现。如果你把别人都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里;如果你把别人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别人变成魔鬼,你就在造地狱;如果你能把别人变成天使,你就在造天堂。怎么才能把别人变成天使呢?要学会感恩、欣赏、给予、宽容。
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一件很小的、偶然的事情,没有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结果让自己生活在郁闷之中,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反应却截然不同。我们每天以自己的方式回应那些身边的客观存在,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对于我们将采取用何种生活方式和我们期待怎样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始终以积极的方式做出回应,我们就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更加富有弹性;如果我们始终以消极的方式来回应生活,我们的生活就会无比的沉闷,我们的希望就会变成失望,所以生活就是一种态度。
要做阳光型领导,还要保持宁静淡泊的平和心态。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修身养性,内圣外王。庄子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体现了人的豁达与智慧;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自己的荣辱得失看得很淡,把人生的价值放到“庙堂”和“忧民”的大背景下,是一种忘我的平和;诸葛亮主张的“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是一种内心的宁静,是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
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人心浮躁的时代,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心中有定力,让志向不受外界的干扰,才会从喧嚣中获得宁静,才能活得充实、轻松,才能做到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宠辱不惊,泰然处之。最后,李绘芳老师建议我们的领导者:改变态度、享受生活、活在当下、学会感恩、向下比较、适当弯曲、制造幸福……能够做到这些,就能每天拥有阳光心态,体验到属于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