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高管表示,由于可以看到一些通常属于保密的信息,员工可能会参与公司的决策,这样就有可能减缓决策过程。
不过,一旦员工们可以获得更多信息,他们的干劲会更足。
在肯塔基州莱克星顿(Lexington)的数据库软件制造公司Tenmast Software,70名员工都可以查看公司的财务状况并参与每月举办的战略规划会议,但公司并未公开每位员工的工资。每位新员工都必须参加一门财务常识课程,学习如何解读会计报表和商务决策。
财务知识学习在去年取得了成效,员工们通过一项员工股票持有计划收购了公司,这让员工们在其决策中有了更重的份量。
Tenmast团队支持协调员安吉拉•李(Angela Lee)说,了解自己对整个公司业绩的影响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这和她上一份工作完全不同,当时她的项目是封闭式的,但员工直到最后一刻才会意识到哪里出了差错。
她说:“我知道整个公司的状况。我知道业绩情况,以及它会如何影响到我年底的奖金。”
但开放式管理也会带来难题。原本提出负面的反馈意见就很有挑战性,开放式管理模式下更是难上加难。
华盛顿特区创新咨询公司Peer Insight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长蒂姆•奥格尔维(Tim Ogilvie)说,公司的数十名员工都知道彼此的薪水、奖金和业绩评估,还有公司财务详情,连公司在银行有多少钱都一清二楚。他说,员工对是否接某个客户或项目有发言权,而且可以参与新人的聘用决策。
Peer Insight高级设计顾问杰西卡•杜根(Jessica Dugan)说,在做项目评估的时候会“极其尴尬”,因为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在听。她说:“你希望自己是一个好同事,希望提出一些帮助人们改进的意见,但在公共场合很难做到这点。”
她说,尽管对业绩表现问题的敏感讨论是保密的,但公开的总结和回顾能“确保大家对项目的了解是一致的”。
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适合开放式管理。
斯拉瓦•艾克梅切特(Slava Akhmechet)为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数据库公司Rethick DB的首席执行长及联合创始人。2010年,他曾尝试在公司内部公开员工薪水,将薪水信息(匿名)放在公司网站上。他希望这种透明制度会让员工更全面地了解公司,并营造出一种公平感。
但应聘者看到这些数据后,他们会将其看作起薪,进而提出超过固定限额的薪水。艾克梅切特说,他还发现如果他想聘用优秀人才就不得不为公司其他员工加薪,或者说服他们接受例外。
艾克梅切特最终将薪水数据从网站撤下,只有他和另外两名员工知道每个人的薪水。他说:“我仍然认为公开薪水的模式可能适合一些拥有丰富资源的大公司,但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公司并不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