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灵敏的资本界也注意到了农业的诱惑,各路资本频频进军现代农业。2006年至2011年中国农业行业共披露200多起VC/PE投资案例,投资总额近70亿美元,但2010~2011两年的投资总额就超过了过去的总和,投资模式趋于专业化和产业化。2011年共有8只农业产业基金成立,总目标规模超过60亿元,呈现爆发式增长。农业成了一个越来越时髦的投资领域。
在大众眼中,农业是靠天吃饭的行业,受环境和气候因素制约,投资周期长,回报又不确定,哪天一阵台风,就会将一年的收成吹得一粒不剩,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人热衷农业?罗订坤有另一番看法:不论生活怎么变化,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农业就拔个头筹。同样是二代的李元卿也有同感。他父亲一手创建的江西鄱阳湖豫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省内唯一一家在鄱阳湖水系从事跨区域、大水面水产养殖和生态渔业观光、旅游综合开发的民营企业。不过李元卿并没有在家族企业内工作,而是远在北京做投资。虽然对农业的感情是在父亲的影响下逐步积累而成,但他同样认为,中国的农业形势目前属于生产者分散,准入门槛低,还处于效率比较低下的小农经济模式,正因为如此,融合农业产业链,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才是将来的大势所趋。他强调,农业还有一个重要优势就是政府的支持。中央每年出台第一个文件都聚集三农,“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成为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他们的家族企业从商业转入农业,正是因为看到了政府对农业的重视。而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被写入“十二五”规划。
虽然没有亲手“经历”水产养殖,但李元卿一直关注着农业发展的趋势,纵横在资本市场的他能说一番养蟹、虾的理论,俨然一个资深的“渔夫”。而他在投资界的优势也能为家族企业的传统发展模式注入新鲜元素。虽然现在农业投资热还在持续,但他指出这就像当年的互联网投资热潮一般,最终大浪淘沙,择出适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秀“种子”。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华美食诱人的一面,但却对人们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讳莫如深。一起起食品安全事故让人们无奈拿自己开涮:中国人已经快吃遍化学元素周期表了,早已修炼得百毒不侵。玩笑归玩笑,大部分人依然对餐桌上的食物忧心忡忡。也因为如此,
商界大佬们“解甲归田”开始农耕,让人们难免怀疑他们在为自己生产“特供食品”。可大佬们却一致否认。
丁磊去养猪时就声称这是一项实验性工作,“希望探索出一个可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提供农村工作机会又能全国推行的养猪流程和模式。”刘强东种大米表示只种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的“三无”高端米,他租的地,每年只种一季水稻,其他时间种黄花,草养地,同时使用大量有机物去改善土壤。而柳传志去种果树,更是打造包括种植、运输、冷藏、制作和销售的食品行业全产业投资模式,以绿色品牌贯穿其中。
万达的王健林、雅戈尔的李如成等一干产业大佬也纷纷宣布进军农业领域,大家都把农业作为补偿其主营业务利润的新盈利点。
对于刚入行不久的二代来说,家族企业浸润在农田湖泊间已达数年,深谙农业发展规律的行业背景让他们一开始就站在另一个制高点上。他们的肩上不仅承担着家族企业兴旺的责任,更是希望在这块看似热闹实则还处初始发展阶段的天地中有一番作为。
农业不象其他产业,其本身就是露天工厂,一般人很难想象这些出身如此优越的二代们能吃得了这个苦。顶着“首富之女”光环的新希望集团董事刘畅曾却认为那样的环境容易让她热血沸腾,找回父辈当年创业的激情。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二代都会穿梭于摩天大楼间,谈论时下最热门的金融话题。那远离尘嚣的寂静安宁也是他们追求的一种难得的乐趣,台州珍稀动物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虔对此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