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为主体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拆迁,造成经济高速增长。拆迁里充满暴力,靠市场经济拆不动。中国还没有到完全的市场经济。资本原始积累没有完结。权力必然在里面起作用,里面有腐败,但主体正确。
怎么理解权钱结合?前不久国家出台拆迁条例,立法说政府不许强行搬家。这之前怎么不公布?要讲人权产权,拆迁拆得动吗?印度怎么拆不动?你知印度修多少公里高速?100公里。印度有钱修4个航空母舰。中国刚建了一个。印度为什么修不起高速公路?中国修了高速公路4万公里,都赶上美国了。中国4万公里,印度100公里,这就是差距。差距在什么地方?中国是强政府,印度是软政府,中国革命消灭了地主阶级和绝对地租。印度大地主盘踞这么多年,政府管不了事,按经济学主流说叫小政府大社会。大社会是什么社会?就不说了。大社会如果是老百姓的就好,如果是大地主的大社会,我看还不如强政府。印度就是这样,拆迁拆不动,土地都是大地主的。
改革开放30年,是地方政府为主体的资本原始积累,用这个来定义就可以理解我们社会里好多事情。那个拆迁条例,以后就不能乱拆老百姓房子,或者要给补偿很多,房地产就没有超额利润,没有房地产高潮了。这恐怕是几年以后的事情,这几年到尾声。我也不希望权钱结合的社会。但是我们应该客观的看这60年历史。
我要问你们什么是计划经济,最简单一句话,行政命令加财政补贴。老师只简单否定计划经济,没有客观的去讲计划经济是怎么一回事,实际上就是用国家权力压低要素价格,集中在财政手里,再去建立国家需要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必定把价格压的很低,利润很高,所有利润归于国家财政。建立国家所有制,这种国有制主要不是农业,也不是为农业服务的,也不是第三产业,甚至不是轻工业,主要是军事重工业。八个机械工业部很厉害。现在我考试,同学都不知道有八个工业部。
中国计划经济下有强大的军事重工业,水平发展到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苏联,后来苏联都不怎么行。就是欧洲有一个空客以后,到毛主席去世的时候,中国飞机制造业仅次于美国欧洲和苏联,自己造的飞机叫做运十,比空客就晚三年,水平不低。战斗机历来就有。别以为在计划经济下就没有成就,军事尖端高科技水平相当高。
经济发展到现在应该改了,需要权力退出市场,建立健全市场。前30年权力起积极作用,有权的人发大财。利益集团20年前靠权力在市场发财,我没说好也没有说不好,总之那是不可避免的。
价值中国:汇率管理体制是体现了已一国政府对汇率相关问题调控与监管能力的制度化设计,是折射一国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态度的窗口。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大环境,汇率管理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革?
杨帆:计划经济就是叫做财政补贴加行政命令,市场经济是什么机制,就是价格机制。市场经济靠价格,计划经济靠财政。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财政补贴越来越减少,给加到价格上。
汇率是综合出口成本,这是最核心概念。你每出口赚一个美元,全部卖给国家,国家按照牌价给你人民币。你花了多少钱,各个行业不一样,最赚钱的出口是丝绸。比如你自己是一个出口丝绸的,你在国内花两块钱人民币买丝绸,卖到美国赚一个美元交给国家了,那国家给你两块钱。只要你完成任务,你花多少钱国家就给你多少钱。当时汇率可能是1比5了,国家给你5块钱人民币,你赚了很多。丝绸在中国实在太便宜了。如果你是要搞机电产品的,或者搞化工产品,中国生产率极低,这种情况基本就不出口了,但国家缺外汇非要你出口,你就是亏损出口。成本可能是10元,花10元钱成本赚一个美元,国家按汇率给你,比如说是1比5,你还亏5块钱。
汇率永远只是一个中间数,各个行业有亏有赚,这种情况下还要用财政补贴亏损的,后来取消了财政补贴,就变成了给外汇额度,这个就不讲了。后来变成出口退税。根据各个行业不一样把国内税收退给你。这些东西讲三个小时,能讲完吗?简单的说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是一个从财政逐渐的缩小,把负担逐渐转化,转嫁给物价的这么一个过程。物价越涨人民币汇率就越贬值。这是前16年体制改革所造成的,出口补贴越来越少,把汇率逐渐往下贬。同时按各行业不一样,给其他财政支持,主要是外汇额度和出口退税。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外汇储备非常可怜。1979年中美建交,邓小平率五十人访美,发现买不起飞机票,中国外汇统计几千万美元,分散在不同部门。中央能拿到的外汇连飞机票都买不起,动员各个部门赶快捐献,外汇就惨到这程度。
计划经济核心不是别的,是要外汇,经贸部才是计划经济最核心部门,全国出口都集中在经贸部,其他人谁也不许做。进口是分散在各个部门批准,出口集中在经贸部一个部门。经贸部是计划经济下最大利益集团,职能就是完成出口创汇计划,给国家挣来宝贵外汇。只要能把外汇挣来,花多少钱政府给你补人民币。你挣的美元按汇率卖给国家以外,其它报亏损,国家会在第二年把人民币补给你。
我研究利益集团,经贸部是最早的利益集团,利益就是推动人民币贬,越贬值对出口越有利。到1994年只有我一个人说应该升值了,绝大多数人都说要贬值。经济学家多是经贸部的人,其他的人除我之外都不研究汇率,直到199494年之后,才逐步变为国内外经济杠杆,经济参数。以前在中国,人民币汇率就是出口综合成本,为出口服务的成本指标。
前16年人民币不能不贬值,原来出口是很小,后来大量出口,亏损也出,国家财政补贴不了了。只好把人民币往下贬。
后来出现国内经济高涨,通货膨胀,压迫人民币继续贬值,那时我从天津开发区回来,到国家物价局,就是管这个。我当八年处长,其中四年在物价局涉外价格司进出口处当处长,目睹了每年人民币都贬值,当时不仅仅是体制改革的因素了,有国内通货膨胀因素,是两个因素。造成国内物价不断上涨,人民币不断贬值恶性循环,一次贬到8.7元,1994年1月1号汇率并轨,当时是双重汇率,计划一个,市场一个,两个都并到市场这一轨,一下贬值50%。这次之后我认为应升值,当时我参加了每年算帐,我认为是过度贬值了。经济上预测拐点最难,我是最早预测人民币要升值的点的,预测能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