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投行“出海”
券商业务,在此之前,与华兴资本等国内的新型投行无关,甚至是他们的“雷区”与“禁区”。
今年6月初,华兴资本全资子公司华兴证券在香港正式成立,全面开展证券承销、证券经纪、证券市场研究、并购等机构证券业务。这标志着华兴资本正式从“新型投行”迈入“全业务投行”行列,其业务范围也从专注于私募股权融资与并购的财务顾问业务拓展至IPO股票承销、股票经纪、账簿管理等机构证券领域。
华兴资本涉足海外券商业务,某种程度上是“曲线救国”。
6月底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包凡透露,他们已同时在申请香港、美国两地的券商牌照,但却没有在中国内地做申请。原因很简单,不是华兴证券不想,而是受限于国内金融监管的独特性,他们拿不到。
2000年之后,随着由互联网带动的新经济崛起,一批新经济领域的创业公司相继涌现,他们对融资的需求非常旺盛,因而成就了基于股权融资和并购的中国新型投行成长的一片沃土,一批专注于高速发展创业公司的“小而美”的新型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上渐露峥嵘。它们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和并购服务,但由于牌照限制,不涉足传统投资银行的承销、发债、研究和交易业务。
自2004年底成立至今,凭借成功完成多个跨境收购和私募股权融资项目,新型投行之一的华兴资本在投融资圈里声名鹊起。2011年华兴资本完成近40例融资并购案例,交易总额近30亿美元,居行业首位,其中包括京东C轮15亿美元的融资、大众点评网1亿美元融资、优酷与土豆作价10亿美元的合并等大项目。这期间,“财务顾问”的价值也渐被市场认可。
开展机构证券业务是包凡创立华兴资本之初就有的梦想。只是,这次他选择了“曲线救国”的路径。
“在内地拿IPO项目最主要拼的是你的保荐人和跟证监会的沟通,而我们的长项是对行业的理解。海外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我们的优势在那里更容易体现出来,被境外投资者和承销商认可,毕竟国内没有一家投行像我们一样深入了解TMT行业。”包凡为华兴的券商业务规划的发展路径是:先到海外市场练兵,把实力先做起来,等到中国内地政策放开时,再杀出来。
涉足海外券商业务,对华兴资本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突破在海外资源以及人才上的限制,以获得海外投资人的认可。这也是为何包凡会花大代价挖角诸如区国誉等专业人才加盟的原因。
区国誉曾参与和主导了凤凰新媒体、奇虎360、海辉软件、乡村基等多个TMT、消费品、医疗保健公司的IPO,自1994年返回亚洲至今,已在投行领域打拼近20年,是不折不扣的投行老江湖。而白泰德在摩根大通二十余年,曾经是摩根大通亚洲区副主席、嘉里集团副主席,同时也是中国证监会海外顾问之一。
今年以来,政府监管部门的金融改革试点,似乎让民营资本嗅到了些许机会。今年5月,银监会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鼓励民资进入金融业的态度已经很鲜明。包凡说,再过三五年,创业型企业会越来越多地分流到内地或香港来上市,“一旦国内的格局有所改变,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深挖“衣食父母”资本需求
“以后企业香港上市多条路。”华兴证券正式在港运营的消息在华兴资本的官微上发布后,天使投资人、创业家蔡文胜微博祝贺包凡。
拓展券商业务,“一站式”服务创业型企业,对华兴资本来说是水到渠成之事。目前,华兴资本服务过的企业客户已接近200家,其中逾10%已经在纽交所、纳斯达克上市。华兴资本方面预计,未来两三年内,华兴资本客户中赴海外上市的比例将迅猛增长。从这个层面上看,满足手中客户潜在的上市需求,将服务从股权融资拓展到IPO及上市后的并购,“一站式”满足客户的资本需求,是华兴证券成立的直接驱动力。
美乐乐是华兴资本的客户,这家家具B2C公司在今年6月初刚刚完成第二轮400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为新加坡祥峰投资集团、光速创投、险峰华兴、莱恩资本以及KTB,华兴资本从天使投资开始便一直担任美乐乐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并赢得了客户的认可。
今年华兴资本宣布开展海外券商业务时,美乐乐CEO很明确地表示,如果美乐乐将来在海外上市,一定交给华兴证券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