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的选择
尽管转板获得高市值是个不错的理由,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愿意相信这是江南春自己的选择。
分众2011年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江南春通过其全资控股公司JJMedia持有分众传媒11598509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17.9%,是分众传媒第一大股东。作为私有化的发起方,一旦私有化成功,江南春将获得分众传媒更大的话语权。有知情人士透露,江南春对分众传媒的持股比例有望进一步增加。如果能够私有化,与马云一样,江南春也将有更大的空间来对公司进行战略调整。
事实上,对于分众股权,江南春一直都希望掌握得更多。此前,江南春一直通过在股价低位时购买,以及公司向其定向增发等手段,增加对分众传媒的持股比例。IPO之前,江南春通过其全资控股公司JJMedia持股比例为10.95%,IPO之后持股数量不变,持股比例一度被稀释为10.53%。但2009年9月,江南春恢复CEO职务后,分众立刻向江南春发行并出售7500万股普通股,每股ADS价格9.495美元。此次增发完成后,江南春股权比例上升到了19%。
目前,分众传媒一直专注于户外媒体,虽然能够保持增长,但业务范围缺乏新意。清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亚男称,中国户外电子屏市场的进入壁垒不高,市场竞争者只要有大量资金,就可以在短期内掌握主动权,单纯依靠资本运作即可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分众传媒即是个中高手。在资本狂热后,资本市场对户外新媒体行业的投资回归理性。“下一阶段,如何利用现有屏幕资源并结合新媒体特性,实现原有资源的价值最大化或将成为分众传媒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张亚男这样说。
但以江南春目前的持股比例和分众传媒的股价表现,要做新的战略并不容易。美国资本市场对中概股的估价降到历史最低,再融资期望不大,大量的资金投入也会拖累短期的财务表现从而影响股价。据稽海荣介绍,之前为了更换广告互动屏,分众传媒花了数亿资金铺到7座城市,一度造成成本压力。按照公司计划,广告互动屏的更换要铺到20个城市,仍需数亿人民币的资金投入。同时,公司着手手机广告互动、二维码、APP应用端等,并进军O2O模式(OnlineToOffline),此外,分众传媒亦将有意于在新的潜力媒体领域的投资参股。
“进军新业务,对分众而言,是明智之选。但进入新业务,意味着前期大量的资本投入,这很有可能使公司业绩下滑,甚至亏损。对分众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而言,亏损很难被接受,不但股东会施压,甚至是华尔街都会抛弃你。但如果不进军新业务,分众未来很可能遭遇发展瓶颈,届时向转型将更加困难。”张超认为,江南春应该对分众未来的发展早有打算,所以才会最终选择宣布私有化。
不管江南春的初衷如何,他的选择显然有很多的支持者——这其中不乏华尔街的资本推手们。
2010年开始,中概股私有化已然演变成一股风潮。据罗氏证券报告显示,从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底,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共有33家宣布私有化交易,其中14家已完成,17家尚在进行中,还有2家终止。如此之巨的私有化交易数,绝非偶然。一方面,它固然和企业自身发展战略、业绩状况等有关,但另一方面,是无处不在的资本推手,不断推波助澜。
易观国际分析师齐剑哲认为“在上市窗口关闭的现状下,PE机构投资二级市场,通过私有化退市再上市的方式获取回报,已经成为新的投资趋势。”
根据摩根士丹利出具的报告显示,分众传媒市盈率2011年12月份为16.6,2012年12月为12.3,2013年12月为9.7,2014年12月为8.0,呈现逐渐下滑趋势。业内人士预计,如果将分众传媒带回港股或A股上市,它的市盈率有望达到15到0倍。如此高的投资回报,自然会使大批资本趋之若鹜。
事实上,方源资本、凯雷、中信资本、CDHInvestments、中国光大这四家机构将在分众的私有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决定,不但有可能影响江南春现在的选择,还有可能影响分众私有化退市后,江南春未来的选择。
私有化阻碍
对于分众和江南春而言,私有化也许是件好事,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江南春想要顺利私有化,仍面临很多阻碍。
最大的阻碍可能来自分众的中小股东,目前他们认为江南春太“抠门”,给出的邀约价格偏低。
分众传媒收到私有化邀约后,立即引起中小股东的强烈反应。8月14日,有分众传媒中小股东在美国部分专业投资者网站撰文表示,分众传媒收到的私有化邀约价格低于投资者预期,如果分众传媒董事会接受这一价格,将对多数中小投资者利益造成损害。
分众传媒宣布私有化当天,股价大涨2.07美元,收报每股(ADS)25.45美元,涨幅高达8.85%。但对于这一私有化邀约及邀约价格,多数中小股东认为,这一价格低于预期,并未反映出分众传媒的真实价值。有部分中小股东认为,合理的私有化价格应为每股35美元到40美元之间。
华尔街多数分析人士认为,造成中小股东不满的主要原因,是邀约价格和分众传媒目前股价过于接近,尽管每股27美元的邀约价格,较分众传媒宣布私有化之前的30天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溢价34%,但仅比8月13日分众传媒收盘价格的每股25.45美元,溢价6.09%,无法使中小股东从私有化中获得更多收益。
有中小股东指出,根据分众传媒第一季度财报,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分众传媒第一季度每股ADS完全摊薄收益为0.28美元,较去年同期的0.15美元增长了87%。如果能够维持这一业绩增长势头,2012年分众传媒的每股ADS摊薄收益,将高于2011年的每股ADS摊薄收益1.45美元水平。如果按照每股ADS摊薄收益收益1.45美元,以及美国市场传媒类股票约30倍市盈率(剔除纽约时报等超高市盈率公司)估算,分众传媒的股价应在每股43.5美元的水平,而目前邀约方给出的价格远远低于这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