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识人要领
事在人为:做事之前要先读懂人
成大事者先识人;人际交往先读人;努力摘掉有色眼镜;见树木更要见森林。
人为主:从第一印象看人;从笑容来断定你的心;以发型来判断对方;从帽子的选择上来判断他人;由眼镜观察对方;从领带断定对方的生格。
相由心生:从性格上洞察人心
“善任”—领导者的人才管理艺术
天下无无用之才
(一)要有正确态度
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用人所长应做到:
1.善于发现,不能“一叶障目”
一个下属可能有许多缺点,但有一项优势,而且适应工作的一方面,领导者应当善于利用下属的优势,并创造机会使其充分发挥,以弥补其它方面的不足。
2.善于运用,充分发挥人才特点
每个人在社会中生活都需要有一个最佳位置,但往往不能一发到位,这就需要领导者帮助他们找到最佳位置,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个性与成就的关系大于智力与成就的关系,根据个性特点,人才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意志型人才,主要表现为目标明确,在追求既定目标时,坚定果断,知难而止,能排除困难完成任务,但这种人才较主观、固执;
第二种是情绪型人才,平易近人,适应性强,自尊心强,但不够冷静,易冲动;
第三种是理智型人才,遇事冷静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不易为人了解;
第四种人是外向型人才,情感外露,容易与人所知,但思想不够深刻;
第五种人是内向型人才,处事稳重,不善表达;
第六种是顺从型人才,主要表现为性格温和,容易接受上级回来的意见和建议,群众关系好,但没有主见,决断能力差;
第七种为开放型人才,主要表现为思想开阔,创新意识强,有开拓性,但勇往直前,对不同的人才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发挥人才的长处,克服人才的短处,应该据不同人的特点,配备不同的工作岗位,不断提高,人才使用效益。
另外,在人才的配备上,要依据人的不同特性,合理配备,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用,用其所长,达到最佳组合,要根据不同职能要求,安排不同类型的人才,同时,不同个性的人才根据个性的弱点配备能克服这种弱点的搭当,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同时能把个性特点对组织的损害程度降低,真正做到避其所短,扬其所长。
近代诗人龚自珍有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经过“知人”与“择人”,领导者已掌握了一定的人力资源,那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当然不是。如果领导者用人拘于一格,老天“不拘一格降人才”又有什么用?因此,人才管理艺术是领导者择人艺术的自然过渡,也是人才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毫无疑问,如何管理人才也是一门艺术。那么,领导者如何才能做到“善任”人才,也即如何实行有效的人才管理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1)领导者须“人尽其才”
对于人才管理,现代领导者首先必须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要对人才有合理分配和调度艺术。面对更复杂化的环境,领导者只有广泛地汇集各方面的人才才是制胜之道。正所谓“集合众智,无往不利”,这是日本著名的松下集团老板松下幸之助先生的至理名言。一个人的才干再高,也是有限的,且往往是长于某一方面的偏才。
而将众才为我所用,将许多偏才融合为一体,就能组成无所不能的全才,发挥出无限巨大的力量。例如,历史上看似一无所长的汉高祖刘邦是将知人善任发挥到极致的古代领导典范。刘邦市井出身,文不及张良萧何,武不如韩信,却能驱策自如,善于发挥各自所长,用人到位,最终成为汉代开国帝王。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呢?
首先要求领导者要不搞集权,敢于知人善任,放手管理,领导者需要有博大胸怀和谋略家的远见卓识。
其次,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为人才管理提供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保证。
第三,作为领导者,要敢于提拔开拓进取的人才,重视胸襟宽广的人才,不拘一格用各种合适的人才。
最后,领导者应充分重视人才管理,把管人艺术提升到相当的高度,应认识到人才管理是每天都必须思索的大事。如果说无人才可用是一种无奈,而有人才放而不用、或有人才不知如何用则就是一种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