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商的抱怨很多都是对比竞品和竞争对手的一些政策做出的对比性建议,我们可以学习竞争对手的有利一面,但还是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创新改进,不能人做我做,人动我动,这都是没有多大竞争意义的。凡事从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鹜远。创新是一种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和竞争导向,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性改进。
第三、利用供应商的抱怨创新
企业价值链的上游是企业的供应商,在中国的企业实际运作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供应商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很少企业真正能把供应商当做战略伙伴来看待和对待。这是因为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所决定的,卖方是孙子,买方是大爷,爷有钱还愁没地方买东西吗?这些话就典型地刻画出买方地位崇高的社会真实情形。所以,供应商往往就会抱怨他们的某些下游企业,他们就会对比行业内同等次的企业的运作和反应程度,他们在抱怨中会寻找出他们自己觉得优秀的企业来合作。如果被抱怨的企业没能及时地做出反应改进创新,就很容易给企业拖下后腿。
作为要塑造优秀品质的企业首先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合作伙伴,尊重每一家供应商,对供应商不能当做孙子来看待。这样供应商才会真诚地向你提出建议,他们才会敢于把抱怨的话说出来。供应商的抱怨一般都是针对企业的诚信、流程、人员态度和合同执行情况而发生的,这些抱怨对改善企业的速度和面貌都有一定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和轻慢。
广东有一家这样的生活用纸企业,老板是一位开拓力很强的人,老板娘比较保守,主管财务,而且外界称她是一个守财奴,见钱眼开,经常有拖欠货款的习惯。因为拖欠供应商的货款,所以导致企业包装材料、原材料经常有缺货、断货现象,更导致生产开工不足、没有产品供应。所有的供应商都只是无奈兼抱怨,但是,这一情况得到了一位勇敢的供应商反映到董事长那里,这位董事长知道情况后,问计于笔者,笔者告之,只要行政部在财务室里贴出这样的一张告示:“尊敬的供应商伙伴,本公司如有拖欠货款一天,请致电本公司董事长。一旦查实,以一赔十。本公司行政部启”,问题便可解决。告示中还把董事长的电话清清楚楚地大写出来。果然不出所料,此令一出,供应商便把这一个告示内容当作是新闻一样在行业内外到处传扬。这一创新性的改进,令本来面临着断炊断粮的企业又重新树起了一个诚信的形象,又重新挽回了企业昔日的辉煌!
第四、在疏导员工的抱怨中创新
在很多企业里,我都看见设立了总经理信箱,可是信箱永远都是锁住的,锁头也早已锈迹斑斑,箱子也是灰尘蒙面。员工开始的时候可能也曾经把抱怨写信放进了信箱,可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又或者是遭到打击报复,谁还再敢写信把抱怨说出来?
企业有网站,网站有欢迎提意见的邮箱和论坛,但事实上,基本也是跟某些网站一样,一年四季都是把过滤后的意见才可以留在网站上,以保持企业的高大形象。有也等于无,有无没两样。
员工的抱怨不是仅靠网站和信箱就可以解决的,而是要靠领导亲自关心和把抱怨当做是一种常态工作来抓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
员工永远都会有抱怨,抱怨薪酬低,抱怨同事工作的公平性不够,抱怨部门之间的矛盾多以及抱怨工作环境不佳等等。薪酬、福利和待遇关系着员工的生存和最贴身的利益,薪酬问题肯定会是员工抱怨最多的内容。比如本公司薪酬与其他公司的差异,不同岗位、不同学历、不同业绩薪酬的差异,薪酬的晋升幅度、加班费计算、年终奖金、差旅费报销等等都可能成为抱怨的话题。部门之间的抱怨主要因为以下两个原因产生: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部门之间工作衔接不畅。
大部分老板都不喜欢员工对企业有抱怨,但都欢迎员工提建议。其实,抱怨也是建议,只不过抱怨带有明显的无奈和消极。作为领导,我觉得首先要视抱怨为建议来看待,其次是学会分解和分析抱怨的内容和根源,看是流程问题还是制度问题,是薪酬待遇不公还是组织架构、分工不合理,最后就是将抱怨的事实改进。
员工的抱怨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种愿望而已,但愿望也能反映出员工的一种需求,对愿望能否实现员工不会强求,但公司必须认真正确面对,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合理的改进和创新。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围绕着怎么样去化解抱怨而已,极少看到如何利用抱怨进行创新。这就难怪在网上打上“员工抱怨”四字,你就会立马看到很多文章都是写经理人和领导如何化解抱怨的,很难看到有一篇利用抱怨进行创新和改进企业工作的文章。
抚平抱怨只是一种手段,通过利用抱怨来进行创新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好方法,也是企业的一种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