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传统家族文化导致产权模糊和产权结构单一
受传统家族文化影响,家族企业创立初期,产权模糊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很少有企业在创立之初就对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进行界定,从而埋下了家族成员自然人之间产权不清的隐患,日后一旦各自的经营理念不一、经营能力不足,很可能会出现产权分崩离析、分道扬镳的结果,极大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此外,家族成员非常重视对企业产权的控制,企业的资金来源只局限在家族范围之内。据统计,我国家族企业中私人股东投资平均占企业总股本的92%。家族企业这种“一股独大”的产权结构,会导致家族成员对企业过多的干预。由于企业向外界融资可能会稀释家庭成员的股权,甚至丧失企业控制权,因此,家族成员往往限制企业的融资途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却无力提供企业进一步所需的巨额资金,阻碍企业规模的扩大。
家族企业的文化创新
现代企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企业所有权从集中到分散、管理控制权从企业主手中逐步转移到职业经理人手中的过程。然而,我国大部分家族企业不过十几年时间,还处在家族完全控制阶段,企业内部许多管理岗位还没有对外开放,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仍然是家族式管理模式,远没有完成如钱德勒所言的企业的现代意义上的转型。因此,必须积极创新家族企业内部管理、治理机制,以实现文化上的创新与突破。
1.从任人唯亲到任人唯贤,优化信任机制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家族企业要持续发展,不能是‘一人’当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必须有优秀的非家族成员。”这就要求企业实施“任人唯贤”的人事任免制度,抛弃中国传统家族伦理思想中的血缘、亲缘等非理性观念,解除家族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限制。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在个人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和企业人才竞争渐趋白热化的今天,赏识和信任更能激励人才的发展。因此,家族企业必须破除家族文化的负面影响,从差序格局的信任结构里面跳脱出来,打破家族化的信任范围限制。家族企业作为经济单位,追求利润是它最大的存在目的。这就要求围绕这一目标任命所有可能带来高收益的人才,不管是来自家族内部还是家族外部,对他们给予充分信任。同时,要大力倡导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诚信,优化家族企业信任创新的外部环境,实现其从家族信任到社会信任的转变。
2.从家长权威到科学民主决策,优化决策过程
家族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决策过程之上。企业创建初期,所有者或家族企业核心人物所掌握的信息足以应付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其经验、能力也足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然而,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管理层级越来越多,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的技术、产品、市场、融资等问题超出了管理者或家族成员所拥有的经验积淀和知识储备,个人拍脑门式经验决策失误率越来越高,这从客观上要求企业将其决策方式从经验决策向科学民主决策转变。
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有三大特征:科学性、民主性和集中性。其中,科学性体现在对决策目标的科学调查、分析、论证,还包括决策程序的科学性;民主性是科学性的深化,其目的是为了更加科学。
3.从产权模糊、单一到产权明晰、开放
首先,家族成员之间必须明确界定产权。解决家族企业产权模糊的第一步是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股份化最大的优点就是产权明晰。这种改造的目的不在于股份上市,而是要求企业内部明确各个合伙人的产权,谁在企业中拥有多少所有权由股份代表。股份的多少既决定了合伙人在企业中的权力和利益,也代表着所承担风险的大小。
其次,促进产权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通过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打破家族企业产权封闭性特征,淡化家族企业产权主体之间的血缘、亲缘。家族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并不是百分百占有企业股权才算是家族企业,家族成员只要对企业有控股权,哪怕只是相对控股,该企业仍然是家族企业。事实上,在技术和管理日益专业化、知识化的今天,分割、让渡一部分企业产权,实现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社会化,是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