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北京三元桥附近的现代汽车大厦顶层,办公室里成排的办公桌干净整洁,没有一张凌乱,刚上任半年的徐承铉从自己的工位走出来。他的位置在员工格子间的最后面,作为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营销战略部部长,他的桌子比普通工位宽松不了多少,唯一优厚的待遇是距离会议室很近。
自1991年加入现代集团,徐承铉在这家韩国汽车公司一干就是二十二年。他在韩国现代汽车总部担任过多个部门的要职,其中包括负责研究日本、中国等市场。带着对业务的熟稔,徐2002年初来到北京,这是他第一次离开韩国。
2012年8月,徐承铉把家人安顿在以韩国人聚集著称的望京,那种住在酒店里的出差错觉消失了。但他每天还会起得很早,“想着有很多会议要准备,便睡不着了。”
用两个小时学习汉语,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功课。“还好,早已习惯这样的节奏”,徐说。现代汽车的高管遵循着比上班时间提前两个小时的“现代时间”,看到管理层早上7点在办公室里办公并不是稀奇的事情。
没有人能忽略这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员工必须快速行动,才能跟上领导的步伐。
营销战略部经理吴雁冰,这样回忆刚加入现代汽车看到的一幕:当上司叫到同事的名字,同事就会迅速小跑到上司面前。“至于吗?”吴内心忍不住发笑。但现在,吴的工作状态已如出一辙,“谁能说‘现代速度’与始终小跑着无关?”
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看。一位在现代汽车工作6年的中层管理者意外告诉记者,这家公司其实“比谁都慢”。
他经历了三位韩国上司,第一位在任期间对他们提出的方案束之高阁,只是想让大家明白“现代汽车是一家怎样的公司”;第二位交给大家的唯一任务是“执行”,这位上司用四年时间只是想让大家知道“现代汽车要在中国做什么”;到了第三位才“真正开始让大家做事”。
那些一直认为加入公司就是不折不扣“现代人”的员工承认,自己真正有了企业观是在现代工作几个年头之后。大家不约而同认可了现代的价值观并逐渐形成了工作态度。他们明白了“慢”的道理:当所有的行事方式都被统一成一种模式,事情就成了一半,所做的工作才不会与公司方向有偏差。
现代汽车的这种“慢”,像夯土一样,一层一层把事情做扎实。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把一种行为模式固定下,这种文化基因成为支撑起现代汽车黑马奇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