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员工在读书笔记中写到:“读书活动让我明白,一个敬业者首先得点燃工作热情……接着要踏实做好做精工作……然后勉励自己做得更好……”
如果没有领导的要求,没有相关的考核,学习――这件个人化的事情,不会成为B公司全体员工共同的事情,也不会激发员工强烈的求知欲。
第二个阶段:深化期如何让员工认同?
认同指由于情感上与群体或他人的密切联系,从而接受某种观点或做出某种行为反应。认同阶段的员工接纳企业文化是自愿的,不是迫于外在的压力。他们表现出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行为,不是权宜之策,而是来自内心情感的变化,也就是说,员工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主要依赖于员工与公司、与集体、与他人情感上的联系。
推荐案例:“刺头”营销团队
W公司机关作风比较严重,沟通机制不顺畅,除了有业务联系的部门之外,各个部门之间几乎很少来往。虽然W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一直都强调团队精神,但公司内部的大团队意识依然比较弱,倒是几个基层的小团队建设颇有成效,例如基层的营销部,被公认为是最团结的团队。
该部门组建之初条件非常艰苦,硬件设施落后,软件服务跟不上。员工都是从其他各部门调来的“刺头”,是一些很有个性、难以管理的员工。经理在刚接手这个部门时感觉很头疼,临危受命的他决定先从部门内部气氛抓起。他深深懂得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当员工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时,他就会抓住机会,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情;当员工犯错误时,他并不是严厉训斥,定罪罚责,而是与员工共同讨论改进的办法。他还非常关心员工的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他提倡集思广义,广开言路,在他面前,员工说话无需掩饰,可以畅所欲言。在他的带领下,部门内部事务民主,员工之间互帮互助。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员工在客户面前碰壁,流下了委屈的泪,另一位经验丰富的员工帮助他出谋划策,使他顺利摆平了这个客户。
正是当初这样一个别人眼中的“刺头”团队,考核时不仅超额完成了公司下达的营销任务,并且以其团结合作的精神荣升为公认的和谐团结的集体。
该部门一位员工说,虽然基层的条件不如机关,但他非常乐意呆在这个部门,他不图别的,就图在这里能够想说啥就说啥,图这里的人际关系。
营销部的员工基于对部门的认可和归属,而表现出互相团结、相互协作的精神。他们的行动是W公司所倡导的团队精神的最好的体现。
第三个阶段:提升期如何让员工内化?
内化指由于获得新的认知信念,所发生的完全的观念改变或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内化阶段的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一种新价值观的获得,是自觉地将公司所倡导的价值观等同于自己的价值观。内化阶段的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既不依赖外在的压力和规定,也不依赖自己与集体、与他人的关系,而是自己的信念。员工内化了公司的文化理念,其所表现出来的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行为会更稳定、更持久。
内化管理的要点是员工的信念。将企业文化变成员工的信念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不是单纯宣贯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发展与公司相一致;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领导们带头表率、震撼人心,模范们树立典型、值得学习,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自发实践。该阶段企业文化建设要点:
推荐案例:以身作则的领导
Y公司提倡廉洁自律。一把手曾经在全员大会上发言,要求员工一定要自律,要廉洁,并且向全体员工承诺从自己做起。
作为一把手,他遵守信用,信守诺言。有一次,该公司一名员工与家人在饭店用餐,听到附近的饭桌上有人在议论他们公司的领导:“Y公司的一把手确实不错,挺正的,上次我找他办事情,事情办完了,我买东西给他,他一样都没收,全给退回来了,还说这是公事公办。确实是位廉正的领导。”说话的人并不知道旁边就坐着Y公司的员工。这位员工在外面听到别人如此称赞自己的领导,自豪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还有一次,领导带领大家一起植树,有一方区域地质较硬,非常难挖,去那里挖坑的人很少。一把手见了,亲自在那边挖起来。旁边的一位员工见了过意不去,就劝道:“×总,您去别的地方吧,这里太难挖了。”一把手却说:“在哪里挖都是一样的。”
在Y公司,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感动着公司的员工,震撼着员工的心灵。领导的表率作用是无穷的,访谈中,员工纷纷表示,最近几年公司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员工的精神面貌,员工节俭朴素,扶贫帮困,捐资助学,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