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IBM也许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是一家创新公司。"在IBM的创新框架下,"全球化"这三个字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在IBM,最早的全球化就是总部输出,输出意见、思维、产品和发明;后来,全球化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出现,分布各处的分公司与总公司的脚印是一样的,只是大与小、深与浅的分别。
在现阶段,IBM的全球化是运用全球的资源和竞争优势把业务扩大,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推动企业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提升与转移,这是IBM全球化的重要使命,其中,不断致力于提出创新方案和丰富实践,是加速IBM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各地取其所需,做到"全球一盘棋",是IBM的战略目标。
一直以来,有着超前意识的IBM首先意识到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全球化战略思维的指导下,IBM积极着手先于对手进入扁平的世界,力图保持"伟大公司"和"思想领袖"的地位。
为了顺应世界扁平的趋势,IBM积极改变自己。为了给客户更好的提供服务,IBM先把自己内部组织扁平化---将决策向客户推近。针对于此,帕米萨诺提到了2006年IBM这方面的具体计划:在欧洲已经取得成功的"销售支持中心"将扩展到亚太、美洲地区;这些中心将为销售人员提供在技术、定价、售后和法律方面的支援;这些中心将帮助销售人员辨别并优先考虑潜在客户,这一中心在2006年涵盖到15个国家。
全球化战略最关键的问题是本土化。"要有很好的动机来进行全球化。如果只是为了全球化进行全球化,如果全球化的结果是让你过早地放弃了自己本土的市场,这是非常危险的。"
香港佐丹奴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刘国权强调,"事实上很多人觉得跨越了国界进行公司的经营就认为是跨国公司,但是其实作为真正全球化的公司,并不仅仅是在其他的国家有业务,你要进行全球化的话,最好还是先巩固你本土的市场。"
IBM的战略调整极力顺应世界扁平化这一发展趋势,这种调整表现为IBM新一轮全球布局的"另类"。"IBM过去在世界上的每个主要国家都在复制一个'完整的'IBM公司,比如说IBM德国、IBM法国、IBM日本,等等,每家公司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王国',有自己的后台机制、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它们是独自处理各种业务流程的业务部门",IBM公司负责中国和印度业务发展的副总裁迈克·布鲁克斯解释说,"从两三年前的'全球整合企业时代'开始,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再在每个国家都复制一个完整的IBM。所以,当IBM的大批'全球中心'落户中国或印度的时候,你不能把它看作是一个国家的'私有财产'。"这就是IBM战略调整中的全球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