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太总裁 茅忠群
他工科出身,却对国学和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并将儒家思想植入自己的企业文化;他子承父业,却另起炉灶改做其他行业。
当同行都在做中低端市场你争我抢时,他创业伊始就将产品定位于高端市场;当同行因竞争激烈而大打价格战时,他不但不参与,还气定神闲地专注于新产品研发。
企业做大后,不少投资人主动上门,劝他上市融资,进行资本运作,他断然拒绝,坚称“企业发展要有自己的节奏”。
他就是方太集团掌门人茅忠群,一个总在关键时刻做出令人意外之举的青年企业家。
约法“三章”
1994年,26岁的茅忠群从上海交大硕士毕业,摆在他面前的出路有三条:出国留学、留校任教或回家经营企业。他思虑再三,最终选择了后者。而彼时父亲茅理翔也盼着他回家,一起把点火枪生意做好。
受过高等教育的茅忠群就这样回到乡镇企业,但他很快发现,父亲的企业前景并不好。“点火枪业务市场很小,竞争非常激烈,技术含量也比较低,即使我加入,企业前景也不会太好。”茅忠群谈起那时的情形,仍坚定地认为,当初的决定是明智的。
那时,刚刚踏入社会的茅忠群就表现出了坚定与果断的个性,他对父亲说,“我不想守业,要创业”,并开始寻找新主业。两代人的分歧就此开始,进入微妙的较量时刻。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后,父亲决定做微波炉,茅忠群却决定做抽油烟机。茅忠群的理由有三个:一是抽油烟机是家庭必需品,市场空间非常大;二是当时其他家电高端市场都有洋品牌介入,而油烟机高端市场却是空白;三是抽油烟机行业正处于换代时期,“任何行业遇到这样一个时刻,都是最佳切入时机”。
同时,茅忠群与父亲“约法三章”,提出三个条件:第一,要另起炉灶,并成立独立品牌;第二,要求亲戚不能进入公司;第三,企业方向性决策要自己说了算。
最终结果是,父亲做出让步,茅忠群开始了他的新生意,方太品牌由此诞生。
当时抽油烟机业务并非蓝海,有帅康、老板等一批民营企业在做抽油烟机,但茅忠群还是踏进了这个行业,并打定主意要做高?端。
谈到定位高端的原因,茅忠群对记者表示,这与中国独特的烹饪方式有关。“中国厨房很特殊,油烟大,很多时候,外资企业做出的产品并不合适中国家庭用。”
在他看来,中低端虽然门槛低,但一进去就面对几百个对手的竞争;高端产品虽然门槛高,但是一旦进入就能作为先行者而抢占先机。
“三不”定律
与国内多数民营企业家急于求富不同,茅忠群开始就有自己坚定经营的节奏与路径,专注主业,不贴牌,不打价格战,一心做实业,不急于进行资本运作。
1999年,厨具行业爆发了价格大战,许多企业加入混战,但茅忠群并不参与,并坚称方太“只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即便后来方太连续多月销售受到冲击,茅忠群也一直无动于衷,而是专注于新产品的开发。一年之后,就在许多同行因价格战遍体鳞伤之时,方太推出了吸力更强、噪音更低、外观更时尚的T型机,价格比1999年的产品高出10%,市场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