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过冬
王啸自然也感到了阵阵寒意。
他专注于投资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领域。过去,凭借离职前最后两年在百度无线事业部积累下的经验和人脉,他更喜欢以100万元人民币上下的价格,投资一些超早期的创业小团队,投资速度极快,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两三笔出手。但现在,王啸坦言,自己会选择更成熟的团队,单笔投资金额也上升至2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小笔小笔地投多个小团队,虽然撒的网比较大,但弊端是每一笔天使投资支持的时间不长,以致项目存活率不高。与其这样,不如稍稍加大一点单笔投资的金额,让足够成熟的创业团队在这个冬天存活下来。王啸的这种观点凌代鸿非常认可。他认为真正的好项目估值并不低,一旦遇上,宁可价格贵一点,联合几个天使一起投资也比错过了强。
抱团的好处在于优势互补,尤其在资金和决策方面。
2011年4月,王啸联合另外6位天使投资人一起融资1亿元,成立了九合创投。两年间,他们在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电子商务三大领域投了20个项目,其中已有6家公司完成A轮融资。王啸告诉记者,“因为是天使投资,我可能对回报期的需求不是太高,8年吧。退出,可以是企业B轮融资的阶段,也可以是被收购和IPO的时候。”
从一个人试水,到结伴组成俱乐部,再到真正开始形成机构,王啸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天使结构化。
在没有机构化之前,“独行侠”王啸交了不少“学费”。比如投资大学生创业团队。有一群大学生曾拿着项目找到王啸,看到年轻人这么朝气蓬勃,而且项目也相对不错,王啸就抱着尝试的心理投了50万元。但是后来,这群年轻人经验欠缺,又心浮气躁,导致本身一个可操作性挺强的项目没过多长时间就夭折了。
“天使投资也是商业,不是慈善。我有时候确实会过于自我,缺乏理性的判断。”现在,当记者问起他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时,王啸摇摇头,果断地回答:“不靠谱。”
尽管当初俱乐部模式没有走下去,但在王啸看来,其实投资和踢足球很相似。有大局观才能全面地判断一个项目,以及如何进行利益的分配,精准的传球则对应为天使投资人必须具备专业知识,来分析所专注的领域,而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则体现在对各种资源的整合,以及对项目的控制欲不能太强——结伴同行总好过孤军奋战。
“这是大势所趋。”因为相比个人天使或者是自发型俱乐部,机构化的天使投资会更为可控,并且利益分配机制更合理,最重要的是,机构化以后的资金会更加充沛,流行性更强。王啸坦言,这的确是天使投资人的寒冬。但天使机构化的机制相对合理,不仅能够降低风险,能够资源共享,并且创业者也会更为倾向机构化后的“品牌效应”。
同时,这又并不妨碍天使投资人必须完全放弃做个人天使的自由。致景投资“薛张王”之一的王淮告诉记者,“如果一个项目不符合致景的投资理念,但我个人又非常喜欢,我还是可以去投。事实上,‘拓词’这个项目就是我加入致景之后,又以个人名义和真格基金合作跟投的一个项目。”
天使也分化
当然,不同级别的天使,对所谓寒冬的认知也不一样。比如“大”天使徐小平的真格基金。真格对徐小平来说,意义并非抱团取暖,而是多了很多只眼睛同时在帮他扫描各个领域中的项目,最终的决定权仍以徐小平个人为主,因此在投资风格和偏好上与他过去“独行侠”时期并没有太大差异。
不过,也有很多人并不畏惧这股“寒流”,比如新兴天使投资人王利杰。
“许多人说今年移动互联网不景气,但我看到满地都是机会。”他以“微天使”模式创造出的傲人成绩,打动了薛蛮子、蔡文胜、松禾资本等天使投资人和机构,他们联合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成立了一只基金,上面这些大佬们都成了他的LP。最重要的是,在与创业者的投资协议中,王利杰会要求该创业项目在融资时,必须优先考虑这些LP们的投资。按照他的步骤,如果该项目获得认可,那么就可以追加300万元的VC投资。
近日,国内某杂志发布了《2012年天使投资报告》,报告显示,天使投资人所投项目有一半以上的回报在30%以上,18%的天使投资人回报率超过200%,一些明星企业的投资回报高达几十倍甚至100倍。
因此对于更多人来说,这个冬天或许正是国内天使投资领域的洗牌期。王淮告诉记者,“这一轮(洗牌)过后,真正优秀的天使会stay(留下来),并形成一定的关系网络,而烂天使则会被淘汰出局”。他所指的烂天使,主要是那些带有浓厚投机性质、想趁着市场热的时候进来猛赚一票的人。
至于那些真正优秀的天使,他们会渐渐彼此结成交错的关系网络,分享行业信息、项目资源以及投后管理经验等。比如在致景投资内部,王淮和张川已经开始构建自己的天使关系网,“我们会把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的天使投资人、机构分为三类,一类是最亲密的朋友,我们会在最大程度上与他们共享项目信息;一类是一般的朋友,通常会有选择性地与他们共享信息;还有一类则是尽量避免接触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你也可以叫它黑名单”。
王淮期望通过这张天使关系网络,最终达到让更多优秀项目在关系网络中传递,让那些不靠谱项目快速淘汰的目的。
——这或许就是此次天使抱团的真正意义,也是当年王啸成立“鼎峰公会”的最初目的。
时间转了一个圈儿,仿佛又回到原地。不是每一个创业者都能打造出一个脸谱,更不是每一个天使投资人都能时刻上演回报2万倍的励志故事。但无论如何,从个人的天使投资人转变成机构化的天使基金,至少意味着“独行侠”们告别了想干就干、想歇就歇、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半业余状态,进入完全职业化运作。这是市场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