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游戏规则
“老干妈”麻辣酱的成功绝对可以称为另类,无广告、无欠账、无融资。而且在当下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仍能独占鳌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老干妈”几乎没有广告,老百姓的口碑宣传就是最好的广告。其实陶华碧在建厂之前就坚定了这个原则,很多人正是通过听说而专程坐车赶来买她的辣酱。后来事业虽然做大了,可陶华碧的宣传理念仍然没有变。
15年来她从没改变过规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这一点上陶华碧绝不会让步:“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即使在“老干妈”刚刚起步资金困难时陶华碧也是如此。
贵阳第二玻璃厂厂长毛礼伟回忆说:“当时她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我真有些不敢相信。”就是这样,十几年来“老干妈”企业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
“和她谈融资的事情比引进外资还要难,她心里拿不准的事谁也说不动。”贵阳市政府的官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早在2003年时,贵阳市政府的领导就建议“老干妈”公司上市,政府方面表示可以帮助“老干妈”借壳上市,以便融资扩大生产规模,却被陶华碧一口回绝了。
“什么上市、融资这些鬼名堂,我对这些是懵的。我只晓得炒辣椒,我只干我会的。”即使如今公司有实力上市陶华碧的态度依然如此。
陶华碧的“土”
陶华碧对她的员工说:“我自己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她没有文化,不懂得管理,也不懂得贷款,但这些问题她能用“土办法”解决。
陶华碧没有文化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每当文件需要她签字她就在右上角画个圆圈。她的儿子李贵山就在纸上写了“陶华碧”的名字,陶华碧没事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练习,练了3天终于学会了,她高兴的像个小孩子一样,请全体员工加餐。当被问及写字什么感觉时她说:“太难了,比剁辣椒还难。”
对公司内部的管理陶华碧有自己的“土办法”,实行亲情化管理。她始终相信老板和员工之间是平等的,是讲感情的。两千多的员工中,陶华碧能叫出名字的有一大半。由于交通不便,所有员工一律包吃住,这一传统直到现在也没变。
不仅如此,每个员工生日时都能吃到她准备的长寿面,结婚时她也要到场证婚。没有一点架子,因此员工亲切地称她“陶阿姨”或者叫她“干妈”。
在创业最艰难的时候陶华碧曾经向南明区政府求助,区委协调银行给她贷款。但当她来到区委看到破烂电梯门时就改变主意了:“你们看,政府也很困难,电梯都这么烂,我们不借了。”就这样到手的贷款就不要了,谁说也没用。而在她的事业顺利后,银行不断托人找上门来请她贷款,碍于情面她才勉强答应。
“老干妈”维权之路
“我很好奇‘老干妈’、‘老干爸’、‘老干娘’、‘老干爹’这几个产品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消费者蔡先生表示,“虽然‘长’得很像,但是他还是会选择‘老干妈’辣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