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加强企业管理机制的建设,保证采购实施。把采购管理质量看作技术、物资、财务管理的综合质量来抓好。采购行为是企业意志在采购方面的实施,没有这三个部门的推行和支撑,采购将难以正常进行。采购人员要懂三重管理的必要,要求他们支持工作并接受监督。
再次,注意监控三个流程,强化采购机能。没有监控的机能,采购是盲目的;不按流程进行全程监控,采购则是随机的。这将置采购于无援探索之地。为强化采购机能,要对有关的信息流、物资流、现金流,实施信息监控和凭证监控。这既是采购人员的职责,也是技术、物资、财务部门的职守。每个部门都需要及时作出自身权责范围内的反应或报告给相关经理人,保证采购活动高效运行,消除危害。
对技术流的监控,具体就是对材料或设备,在工艺功能、料耗、工耗、电耗等方面进行事先的调查,重大的要经过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批准。包括订货、发模、封样,合同的技术条款,图纸设计或修改,订单核对,收货前验证,拒收退货判定等一系列工作,应以技术部为主,进行流程监控。
物资流的监控,是对材料或设备,在备货定额、进货周期、补给数量、到货期限、中介单位、供货单位、实发单位、仓库对储运安全、收付差错、物资呆滞、可用程度等方面进行控制。这种控制则应以物资部门为主。
对现金流的监控,也就是对现货可能性或期货必要性、货款或采购费预拨、对比合同价与己方底价或查封标底、供方报价的交货地差别、付款方式、结算币种和期限、已购物资的流动环节和产品销售款已否回收等流程中的问题,以财务部门为主加以监控。
为了实现高效采购管理,还要注意从交易双方的互动中,开发采购效益。例如,采购商可以通过推动供货厂改进浇铸方法,改善其浇铸质量,减少报废,提高工效,以及推动供货厂改进配方,以适应己方需求,从而降低供方成本,己方也因降低物耗量或采购价而受益。这样,供方的利润率首先得以提高,再商议新质量、新供价,就有了新的基础条件。这里的关键,在于采购商能否了解供应商的成本结构,各自与同行比价,比成本,把薄弱环节看成潜力所在。
注重采购资金的回笼,确保采购支付,也是高效采购管理的重要方面。企业在经营中,可能会遇到买而未投,投而未产,产而未销,销而未回,以及预付未到的情况,其中前三个环节是物流,后二个是现金流。如果超过额定的周期不回笼,必然出现支付危机,没钱再去采购。从表面上看,这是销货存货问题,与采购不相干。其实,物流各个环节所占据的,都是采购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