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传统的技术培训系统
既然知道90后的员工变动因素大,存在随时离职的可能,那么,就更要在培训体系上进行改良,一是培训分类型,二是培训方式的改良。
传统的培训模式有几个特点:
1、先假定员工会在公司里长期做下去,所以培训安排是较为松散的,且多以老员工传帮带的形式来进行,
2、集中性的现场培训也多是以单向的填鸭式知识技术灌输为主
3、培训内容较为生硬,通俗化和趣味性程度不够,别说90后,70后和80后都没多少兴趣听下去
4、缺乏配套的技术手册,相关的技术都只是通过言传身教或是个人记忆。
这类传统的培训体系,与90后的特质,及所存在的高流动性根本不匹配,导致培训效率低,员工技术能力成长慢,工作效率也就无法提升,效率决定业绩,业绩决定收入,收入决定员工的情绪和离职率。
在针对90后员工的培训体系方面,可考虑进行如下调整:
1、充分考虑到90后员工的不稳定因素,及培训成本的回收问题,应将培训分类型,对于新入职的员工,得要有对应的入职快速培训体系,既是在几天的时间内,对新进员工进行密集的集中培训,让新员工在短期内迅速掌握基本工作技能,在转正后,再启动在职的中长期培训体系。
这种集中型的入职培训,一方面让新员工快速熟悉工作,初步保证培训成本的回收,另一方面,也可同步测试新员工的学习能力,若学习能力差的,可迅速淘汰,避免传统做法中,先让员工上岗,然后慢慢培训,等一两个月时间,才发现员工学习能力差,再淘汰,对员工和企业来说,都是损失。
2、培训的形式,也要针对90后的员工特性做些改变,从单向的技术灌输型,改为多向的技术交流型,内容形式应突出通俗化和趣味性,注重新员工学习兴趣的培养。
3、绝大部分技术是可以量化的,可以量化的内容就是可以白纸黑字体现出来,除了常规的现场培训,还可制作书面技术手册,发放给员工,方便员工的自我学习。
4、对于员工的压力承担能力,在入职培训阶段就要导入,能承受的就保留,无法承受的,在入职训练阶段即可直接淘汰,免得在入职后期才发现该员工的压力承受能力差。
五、招聘模式的改变
传统的招聘模式是现招现用,直接招聘之后就是直接上岗入职,这种招聘模式首先是无法保证招聘进度,并且,招聘到入职的间隔很短,根本无法实现对员工的深入了解及磨合工作,先招进来再说,待发现不合适,要么员工自己主动离职,要么公司主动辞退。
从人力资源整体来考虑,应启用储备式招聘体系,既是将招聘和入职工作分开,将招聘,面试,就职意愿沟通,岗前培训,职业规划设计,内部磨合安排,短期性临时工作等工作先做,经过初步验证的员工,进入储备员工库,并不直接入职,当然,储备员工仍然可保持在其他公司的正常工作,只是抽调业余时间参与面试,岗前培训,短期临时工作。待公司的人力缺口出现时,再从储备库里选拔对象,再次沟通和确认后,上岗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