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知识迁移能力与资源配置能力
知识在流通和传播过程中,不是自由流动的,人们把掌控知识流动的速度、范围、质量和数量及方向的能力,称之为知识迁移能力。关于知识迁移的定义,学术上也是争论颇多,普遍认为知识迁移等同于知识共享。近来的研究认为知识迁移与知识市场建立有关。在知识迁移中要注意对管理者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1)当对要表达的知识无法直接用通用语言表达时,要借助于比喻的语言和象征作用。(2)当与人讨论和沟通时,不要害怕追问和反诘,新知识正是在这样的碰撞中顺利迁移的。(3)当进行知识传播时,必须以知识共享为基础,知识的价值就是在共享中产生和提升的。
配置资源能力是在今天高度知识化信息化的条件下,为解决知识投入和知识产出之间的矛盾,即为解决知识有效性而提出来的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新经济思维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可分为:空间配置力、产业配置力、置换配置力和文化配置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市场各自职能的定位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政府应着力于营造一个有利于要素自由流动、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环境,而切勿直接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或用各种行政手段、搞运动的方式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
未来的营销模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品牌驱动,另一种是找到客户的真实需求之所在并提供适时的营销服务。未来营销就是这样一种通过获得知识能力的具体实践,从而解决客户和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并不断提升其商业价值的过程。
传统的营销模式,包括国内一些著名的营销策划企业,最后的落脚点主要还是在运用广告的造势,在狂风暴雨的广告过后依然和消费者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种营销模式只是完成知识的黑箱迁移,消费者并不了解新产品,也不了解其品牌;另一方面,就是用户不再满足于结果和使用功能,还需要过程愉悦与情感流动获得价值体验。
在这方面,广告绝对比不上知识营销的说服程度。现代营销理论认为,实现营销的主要环节在于和消费者的有效沟通。知识营销不是单纯的免费试用和品尝,也不是一场两场学术讲座,而是充分调动自己在研发、销售以及应用方面的优势,把与消费者的知识沟通作为营销传播的重点,从而避开激烈的终端竞争、耗时耗力耗财的地面推广,从而更加准确地锁定终端目标,形成品牌和消费者需求的知识互动。这就是未来管理者的知识能力,也是未来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未来管理者的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