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成功非己一人之力
“2002年,公司差点崩溃了。IT泡沫的破灭,公司内外矛盾的交集,我却无能为力控制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真的,不是公司的骨干们,在茫茫黑暗中,点燃自己的心,来照亮前进的路程,现在公司早已没有了。这段时间孙董事长团结员工,增强信心,功不可没。
大约2004年,美国顾问公司帮助我们设计公司组织结构时,认为我们还没有中枢机构,不可思议。而且高层只是空任命,也不运作,提出来要建立EMT(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我不愿做EMT的主席,就开始了轮值主席制度,由八位领导轮流执政,每人半年,经过两个循环,演变到今年的轮值CEO制度。也许是这种无意中的轮值制度,平衡了公司各方面的矛盾,使公司得以均衡成长。轮值的好处是,每个轮值者,在一段时间里,担负了公司COO的职责,不仅要处理日常事务,而且要为高层会议准备起草文件,大大地锻炼了他们。同时,他不得不削小他的屁股,否则就达不到别人对他决议的拥护。这样他就将他管辖的部门,带入了全局利益的平衡,公司的山头无意中在这几年削平了。
经历了八年轮值后,在新董事会选举中,他们多数被选上。我们又开始了在董事会领导下的轮值CEO制度,他们在轮值期间是公司的最高的行政首长。这比将公司的成功系于一人,败也是这一人的制度要好。每个轮值CEO在轮值期间奋力地拉车,牵引公司前进。他走偏了,下一轮的轮值CEO会及时去纠正航向,使大船能早一些拨正船头。避免问题累积过重不得解决。
我们对未来的无知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找到方向,并使自己处在合理组织结构及优良的进取状态,以此来预防未来。死亡是会到来的,这是历史规律,我们的责任是应不断延长我们的生命”。
在这篇已被转载无数次的文章中,任正非从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讲到中国的项羽。在他的眼里,个人英雄主义的悲剧该到头了。他写道:“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步伐”,面对时代,“如果不能民主地善待团体,充分发挥各路英雄的作用,我将一事无成。”他不止一次地强调,“相信华为的惯性,相信接班人们的智慧。”
任正非的这篇文章花了颇大篇幅探讨破除华为员工对他个人的英雄崇拜,全文的逻辑显而易见:华为过去的成功并非是任正非一个人的功劳,而华为在未来的继续成功,也可以继续依靠众人的努力和智慧。
根据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在公司官方网站上透露,这篇文字经过多次董事会讨论,还在各级管理团队征求意见,历时数月,经过了数千人的反复斟酌,才最终定稿。
看来这篇文章不仅是任正非个人的感触,更像整个管理团队有关接班人的共同宣言。但任正非女儿孟晚舟进入华为董事会,又让华为似乎显示出家族化企业的一面。
对此,任正非在2011年初的华为市场大会上回应到:“六年来,我们试行EMT轮值主席制度,实际上就是在交接班。”,他称,公司交接班是文化的交接班、制度的交接班,不是人传人封建式的交接班,华为不会出现由一个人决定公司命运的情况。“交接班,华为公司不是交不出去,而是华为公司接班人太多了。但我的亲属永远不会进入这个队列。”在如此一系列步骤的安排下,外界猜测的所谓“家族接班”的说法已经基本无人再提。
尽管挑战重重,但好消息是,轮值CEO制度对于华为的管理层来说,完全不陌生。与其他企业不同,华为的高中级别主管轮岗,始终是一项工作原则。在提出轮值CEO之前,华为管理层的轮值,是运营层面的轮换,以半年为周期。按照任正非的想法,这是一种“可纠错”的制度。万一当值的领导者发生走偏,下一轮的舵手还来得及纠正航向,避免了问题累积过重而得不到解决。
其实华为的员工甚至说不出正在轮值的究竟是哪位主席或者CEO。对于华为的接班人问题,无论是华为内部还是外界,绕不过去的疑问就是,如果华为没有任正非会怎样?
的确,由于年纪和健康等原因,任正非不会、也不可能永远掌舵这艘巨轮。但是在没有领袖传承的情况下,集体领导、轮流执政能起到一个船长的作用吗?
以上三个传奇领导人的三个选人故事讲完了,没有共同的模式,甚至没有对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结果:韦尔奇的继承人已经干了十二年,这是柳传志和任正非所期盼的吗?
文章来源:《全球商业经典》、《第一财经周刊》、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新闻周刊网络版、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