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的制造商生产了大量被其他公司以自己的品牌出售的个人电脑等电子产品,但联想的做法却与中国大多数制造商不同,因为它以自己的品牌出售产品。这使得联想成了中国首个全球性的消费品牌。
现在,联想正面临一个比它不久前经历的扭亏为盈过程还要艰巨的挑战。由于苹果公司的iPad等手持电子产品日益受到市场欢迎,传统型个人电脑的市场需求正在大幅下滑。
杨元庆希望,自己对个人电脑业务所采取的方法能对研发新款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互联网电视起到新的推动作用。联想今年早些时候推出了公司首款互联网电视K91Smart TV,目前仅在中国市场出售。联想说,只有在与内容提供商达成协议后,才可将这款电视在美国和其它地区发售。联想说,不清楚这需要多长时间。
联想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售首款搭载英特尔(Intel Corp.)芯片的智能手机。另外,联想正在为发售超薄笔记本电脑IdeaPadYoga做准备。这款笔记本可以让键盘旋转到显示器背后折叠起来,从而变身为类似iPad的平板电脑。
总部位于北京的营销策略公司沃尔夫亚洲集团(Wolf Group Asia)的首席执行长沃尔夫(David Wolf)说,联想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研发出不仅质量上乘、而且要让消费者翘首以盼的产品。他说,联想已经意识到,是有机会实现这一目标的,而他们需要抓住这一机会。
联想最新产品的销量并不大,但在不断增加。据IDC统计,联想平板电脑出货量今年第一季度占全球总出货量的2.8%,该公司已从去年第四季度全球第八大平板电脑销售商跃升为第四大销售商。今年第一季度,苹果iPad占平板电脑出货量的比例为63%。
联想“修补”平板电脑的努力似乎并没有给苹果首席执行长库克(TimCook)留下深刻印象。在4月份一个讨论苹果公司收益的电话会议上,当分析师问是否考虑给iPad提供选配键盘时,库克说,你可以把烤面包片机和冰箱合二为一,但这个合成的东西很可能不会取悦用户……而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烤面包片机和冰箱的功能均受到一定影响,而且还把两种产品的用户都得罪了。
在今年1月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消费电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杨元庆花了大量时间观摩竞争对手的产品。他后来解释说,就设计而言,我们相比三星(Samsung)和LG等公司仍有提升的空间。杨元庆说,他们的产品非常时尚,也非常漂亮,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
杨元庆今年47岁,1988年进入联想工作。当初做电脑销售员时,他曾蹬着自行车送货。
杨元庆说,在美国有满足公司一切需求的基础设施,有可以帮公司做任何事以及帮忙打广告的人;在中国,我们什么都没有,只能自己来做;我们的第一条广告是贴在办公室窗户上的,晚上把灯打开,好让人家能看到这个广告。
杨元庆在获得联想联合创始人柳传志的关注后,开始一路高升,2001年年仅36岁的他就坐上了联想首席执行长的位子。
也是在那一年,杨元庆率领一个由10名高管组成的团队对当时公司收入都在联想三倍以上的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 Inc.)、英特尔和惠普等全球巨头进行登门拜访。联想2005年收购了IBM个人电脑部门后,杨元庆将自己的日常办公地点转移至美国,不过他却从公司首席执行长的退了下来,转任联想董事长,同时聘请美国人担任联想CEO。
IBM个人电脑业务与联想的融合之路并不平坦,但联想的利润到2008年中期时已开始大幅攀升。不过,此后出现的全球经济衰退暴露出了联想内部存在的巨大弱点。公司的IBM Think Pad笔记本电脑当时严重依赖商用市场,而企业那时却在纷纷削减科技方面的开支,联想的消费者业务当时仅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那时的联想难以让自己的产品摆上美国主要零售商的货架,而它的全球市场份额按电脑出货量计算则跌至7%以下,落后于惠普、戴尔公司(DellInc.)和台湾宏碁股份有限公司(Acer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