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一个亏损面高达75%的行业,为什么正在上演一场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
5月23日,四川宜宾市政府一场新闻发布会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此次发布会上,宜宾市政府宣布将对宜宾机场迁址重建,并命名为“宜宾五粮液机场”。一时间,以商业品牌命名机场的做法是否合适,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事实上,在公众对宜宾机场的命名问题大为吐槽的同时,一场大规模的以地方政府为核心推动力的机场建设热潮正在全国范围内低调上演。
在6月11日上午举办的第68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年会暨世界航空运输峰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透露,到2020年,中国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40个以上(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未来几年,中国计划新建机场70个,改(扩)建机场100个。到2015年底,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30个以上,旅客运输量将达到4.5亿人次,运输飞机2700架,通用航空飞机2000架。
“未来5年民航业投资规模将在1.5万亿元以上。”李家祥说。这其中,机场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将达到4250亿元人民币。需要指出的是,1.5万亿元的民航业投资规模,与“十二五”期间预计1.875万亿元的高铁投资相差并不多。但是与高铁建设获得的广泛关注相比,民航业投资明显要低调了许多。
千亿蛋糕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截止到2010年底的“十一五”期间,全国运输机场达到175个,5年新增机场33个,改扩建机场33个。中国民航直接基本建设投资达2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前25年民航建设资金的总和。
很明显,“十二五”期间民航直接基本建设投资的步子将迈得更大。新增和改扩建机场的数量将从“十一五”期间的66个,激增至170个。从2012年开始,国家发改委也明显加快了机场项目的审批进度。
2012年5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新建四川省阿坝红原民用机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阿坝红原机场将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50吨的目标设计,新建一条长3600米的跑道,4500平方米的航站楼,3个机位的站坪以及空管、供油等相关配套设施。
同样在5月份获批的还有,甘肃省庆阳机场扩建工程、新疆石河子机场迁建工程、新建黑龙江省抚远机场工程、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东航站区及第三跑道建设工程等。在此之前,河南郑州、江西上饶、上海浦东、新疆乌鲁木齐、海南海口、湖南衡阳、贵州凯里、四川稻城、四川宜宾等地的机场项目也都获批,这其中不乏已经申请了数年的项目。
与高铁投资以中央政府为主不同,机场投资的主体是地方政府。于是,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为了抵消出口下滑和房地产调控对地方GDP增长的影响,一批以地方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大项目频频在国家发改委获得通过,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机场。在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网站显示的近期工作动态中,机场项目的批复消息占据了大半内容。
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场项目获批,一场以政府投资为主、仅直接投资就高达4250亿元的机场建设盛宴,正在拉开大幕。这其中,直接受益最显著的莫过于钢铁、水泥、工程机械和IT等产业。
按照业内人士的测算,通常机场建设每投资10亿元将消耗1万多吨钢材,若“十二五”期间我国机场建设投资年均按照1000亿元计算,则每年带动钢材消费量约为100-200多万吨,“十二五”期间机场建设用钢量合计在500~1000万吨之间,这其中还不包括围栏等钢材加工品。以每亿元机场投资带动水泥需求1.5万吨的方式计算,“十二五”期间机场建设所需水泥近7000万吨。预计投资1000亿元的北京新机场项目尚未启动,已经引来了冀东水泥和金隅水泥两大巨头的提前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