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地盘”的烦恼
当外资银行开疆辟土之时,也有不少中资银行人士不以为然,外资银行“翻”得再快,毕竟只有很小的市场份额,对中资银行根本构不成威胁。
“这是一个误区。”梁国威说,“很难从短期来看市场份额,银行业里有本土色彩,每个国家都存在,中国经济市场的上调,业务量在不断增长,绝对额有很大的变化,蛋糕一直在增加。”
然而,横亘在外资银行面前的监管、人才、零售业务等挑战,却是不争的事实。
“外资银行需要适应我国的政治制度、文化,本土化,否则水土不服,目前的监管体制,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对于外资银行负责人来说,与国外不一样,突然觉得监管领导多了,转不过弯来,难免有点牢骚。”徐洪才说,“当然我们也要改进监管。监管不是要管死,而是要搞活,让这些金融机构在可控的状态下发展壮大”。
普华永道认为,目前,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外资银行承受的监管压力会有所减轻,监管范围的扩大、监管范围的复杂性仍然是在华外资银行最为关心的问题,并且每年都会有新的监管规定出台。
这其中债券发行资格受限是外资银行高层颇为头疼的问题,虽然目前银监会批准一些外资银行在华承销金融债券,但数量有限,另外在衍生品市场准入许可及资本要求上,外资银行普遍认为应当放松监管。
在外资银行为监管问题普遍烦恼时,员工的流失则让他们着急上火,据《普华永道报告》统计:2011年,14家外资银行的员工流失率达到20—40%,预计2012年,员工流失率将继续攀升。
梁国威说,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是转移到竞争对手那边(在华外资银行),三分之一是转投到PE或者国内的银行,这让外资银行很头痛,因为没有稳定的客户经理,就无法很好地开展业务,除了客户经理,基金业务人员和法律人才也比较缺乏,这方面很容易被挖角。为了不让人才流失,外资银行纷纷上调了员工工资待遇,38家外资银行认为今年员工工资将持续攀升,这个增幅可能高达15%—20%。
与对公业务相比,多数外资行在华零售业务仍为短腿。
这也是值得关注的挑战之一,比如渣打集团201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其零售业务目前尚未盈利。
“很多零售业本身的规模小,网点铺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本的投入,外资银行的人力资本要比国内银行高一些,所以在这方面拼不过我们中资银行。”徐洪才说。
而梁国威对此显得比较乐观:“这是外资银行一个策略。”外资银行考虑零售业务是否扩张会考虑到产品日新月异,容易被复制,中国要打开全方面的零售业务,需要有庞大的网络,外资银行没有急于在这一块迅速扩张,还是以对公业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