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潮落”现隐忧
一直以来,贸易融资、小微金融、信用卡是新平安银行未来战略发展的三大增长“发动机”,也是其2012年中期业绩的亮点。
平安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96.26亿元,同比增长61.7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61亿元,同比增长42.91%,并拟每股分红0.1元(含税)。
然而,亮丽的业绩无法掩盖经济下行所带来的资产质量恶化和利差收窄窘境。
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9.71亿元,比年初增加16.77亿元;不良率0.73%,较去年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国泰君安一份报告中分析称,平安银行上半年不良反弹由温州经营贷恶化导致。二季度末南区、北区、西区不良率均较一季度末出现回落,仅有东区出现不良率反弹;东区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温州地区,温州分行不良贷款占东区总不良贷款比重超过50%;从行业分布来看,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商业,房地产行业不良率出现下降。
理查德对温州地区存在的信贷风险毫不掩饰。他说,当整个经济开始进入下行通道时,温州是最先暴露出问题的,因为它是当地经济的一个特色,平安银行温州分行也经历了一些困难。“但我们现有温州业务组合大部分是有抵押和担保的,等到经济大势一旦开始转向,温州可能又会很快有起色。”理查德说。
如果说温州地区的信贷风险只是短期现象,那么长期而言,利率浮动区间扩大的冲击不可回避。
利差收窄的影响在平安银行第二季度的财务数据中已经显现。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平安银行平均净息差同比降低22个基点至2.42%,净息差对净利润的贡献首次出现负增长;由于存款成本率上升较快,导致存贷利差环比收窄基点至4.42%。
认真研读比较平安银行的财报不难发现,存款中定期存款占比提升,理财存款占比提升,长期贷款占比较低,短期贷款占比较高,生息资产久期较短,对降息敏感度较高等因素导致了平安银行的利差收窄。
理查德说,接下来平安银行要做三件事,一是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持续增长中间业务。两年前手续费利润占银行整体利润的5%,现在是17%;二是要持续关注中层级的市场,因为这块市场收益更高,可以提供增值服务,比如小微业务;
三是优化资金成本。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平安银行目前的资金成本仍较高,活期存款占比较低,仅34%,其他银行平均占比是50%。未来几年如果也达到这一数字,那么整体资金成本会降低80个基点。
“整个银行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赚钱更辛苦,都要更加努力。”不过,理查德仍持乐观态度,他把银行个体比作汪洋大海里的小鱼,潮涨潮落总有机遇和风险,对“小鱼”的影响不会很大。
综合金融大棋局
在赵伟这样的普通银行员工眼里,“传统”和“创新”两个关键词分别代表着深发展和平安银行。
“以产品为例,深发展以做传统银行业务见长,像贸易融资、房贷产品做的比较多、比较好,而平安银行信用贷和经营性贷款业务较传统贷款业务风险更高一些。此外,平安银行在IT系统建设方面投入早,比较领先。”他说。
赵伟对两家银行合并后的业务前景较为乐观,“平安车险、寿险在国内市场份额那么大,客户有几千万”,平台优势十分明显。
平深合并最为市场看好的是借助平安集团所能带来的协同效应。浙商证券在报告中指出,平安集团主要在交叉销售、资本支持、技术平台支持三方面支持平安银行。
中国平安2011年年报显示,全集团拥有7000万客户,近50万代理人以及3500个分销网点,成为交叉销售信用卡的强大基础。
这种协同效应已经有所显现。理查德说,现在每个月有20万左右的新客户被推介到银行来,待合并工作完全收尾后,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增加。此外,目前新进客户主要是零售银行方面的,未来在小企业方面应该也有些机遇。
事实上,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很早就将信用卡作为平安银行的第一个拳头和品牌产品,他认为信用卡业务不仅是银行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更是平安实施交叉销售、综合开拓战略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银行是马明哲打造的平安集团中重要组成部分,将与保险、资产管理三分平安“天下”,收购深发展正是补足银行短板的捷径。
理查德自知任重道远。他透露,在集团战略中,银行的目标是成为整个集团很重要的利润贡献来源。目前,银行资产在集团利润占比已超过50%,未来的目标是要在利润贡献上进一步加强。
“对集团来讲,更加重要的是综合金融的概念。”理查德执掌的平安银行未来开展业务的核心理念正是综合金融,“是要对客户以更加便捷的方式提供更多的价值。”
随着平安银行整合的收官,马明哲心中的保险、银行、资产管理的金融控股集团已然成形,主要的不确定性或许就是来自未来的金融控股集团立法,确定的是,无论结果如何,“平深整合”都已是中国金融业最具开创精神的尝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