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海兹曼称这并不会成为将新技术引入中国的障碍,会继续为中国带来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产品。“这是我们过去多年来在中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支柱,我们将继续这么做下去。”他说,“多年来,无论和上汽还是一汽,大众汽车与中国的合作伙伴有着相互信任的、非常良好的合作。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很多技术以及车型。特别是在技术方面,我们合作非常紧密。”
为给自己的上述观点佐证,海兹曼称,计划在中国逐步引进大众汽车最新的“蓝驱技术”产品,同时正在准备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在中国的生产。“我认为,在两到三年内大家就可以看到。当然在初期,很可能进口的产品会占更多比重,随后大部分的产品会进行国产。”他说,在电动车方面,无论是电动车或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都会逐步引入中国。不过他认为,相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在中国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可能是更加可行、更加有效的方法。
海兹曼说一直关注着中国市场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竞争对手。“看到这些变化以后,与包括上汽和上海大众,以及一汽和一汽大众在内的合作伙伴,共同根据变化作出下一步的战略。”他坦言,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有一定的竞争关系,而他此次来中国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在各个领域争取协同合作,把双方的合作往前进一步推进。
“海兹曼时代”
对于“海兹曼时代”的产量目标,他说,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发展最起码要达到整个市场发展的平均水平。
这个答案听起来颇为保守,不久前在德国,大众汽车还曾确认要达到400万辆的产能目标。有分析认为,海兹曼如此低调的答案归因于近来整个中国车市的低迷。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字,上半年全国各类汽车销售959.81万辆,同比仅增加了2.93%,陷入近年来低谷。
“对我来说,无论是400万辆还是420万辆,现在并不是大家关心的核心问题。产量只是众多目标之一,”他说,“对于大众中国而言,我们的定位是充满责任心的、可信赖的企业。所以说,我们在中国并不只数量上的目标。”
海兹曼称,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上现在从平均水平来看的话,是比过去几年的发展速度低一些。“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过去五年里面中国汽车市场是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我认为,中国汽车市场今后三到五年的发展速度大概是7%~8%。”他说,大众也预计在今后的几年里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肯定不会像以前那么快,但从整个国际市场相比的话,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还是很快的。
在这种背景下,海兹曼称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继续成为最成功、最具创新力,以及最具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他说:“展望未来,我认为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来讲,我们不仅要关注销量,更多要关注如何能够去落实并带来技术方面的创新、提升客户满意度、提升员工满意度,以及我们要更多关注企业社会责任。”
他介绍,大众汽车与合作伙伴在中国现有5万名员工,在销售环节,还有8万名员工。“在中期,也就是三五年时间,大众汽车集团的员工将在目前基础上再增加3.5万名。”海兹曼说,“在我们的销售环节,中期目标是把现有的员工数量再增加一倍,经销商再增加1500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