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行小资文化与文艺主义的当下,追逐权力演变成了很多人眼里的媚俗,甚至包括企业中的位高权重者。尽管他们是事实上的权力受益者,却仍会当众高谈追逐名利之恶,仿佛一夜之间,清心寡欲与无为而治成为他们全新的信仰与价值观。
于是,“权力”就这么一下子成为人人讳言、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种浮躁的认知开始蔓延到企业,开始侵袭到管理,开始流行于各种领导力的培训课堂。潮流也?趋势也?欺骗也?抑或是真相也?
还有那些流行的管理畅销书和名人传记。不断给我们重复什么才是管理者的成功之道,但那些千篇一律的真理,却在残酷无比的现实面前愈加脆弱,员工们内心的诧异逐渐变成怀疑,原本的理想主义者开始陷入另一个极端:原来,这世界根本没有一相情愿的美好,有的只是你争我抢的斗争,权力才是唯一的硬通货。
这是关于权力的真相吗?作为企业领导力的一部分,权力到底如何发挥作用?数百年来的全球管理实践,“权力”与业绩的关联到底在哪里?权力是很多人口中的毒药吗?那些实际掌握权力的领导者,为什么将“权力”的危害经常挂在嘴边?
现在就开始,还原“权力”的真相吧,因为“权力”也需要清白。
关于权力的真相一:权力是一种资源分配。权力越大,可支配的资源越多,所带来的收益也就越高,所以企业的权力所有者,如果不能有效分配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效用,要么让渡权力,要么承担后果。
从这个角度而言,权力天生就有制约机制。
在苹果,作为创始人和精神领袖的乔布斯,权力不可谓不大,但他也遭遇过董事会与股东的罢免,后来的王者归来,也是凭借ipod、iphone、ipad在全球市场的超高占有率,乔布斯最大化的配置了苹果的产品资源、品牌资源和管理资源,赢得了资本市场和终端消费者的认可,这才是乔布斯除了他天才般的个人魅力外,真正的实力所在。
所以,在领导力的范畴内,请不要把权力当职位,也不要把权力当权威。权力的所有者,如果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用,瞬间就可变的权力尽失,这个世界自然也就没有永恒的权力,只有当权力赢得了应有的结果,权力才会拥有支持者。
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为例,他的权力来源于哪?第一,创业时如此多人反对,但仍一意孤行,坚持己见,他承担了最大的后果,也就获得了最大的权力;第二,互联网泡沫发生时,很多企业选择改行或者退出,但马云已然带着阿里团队做市场深耕,他的坚持让他赢得了行业的权力;第三,面对合作伙伴雅虎,马云每个阶段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之策,哪怕遭遇道德质疑和阴谋论的包围,他已然用权力为阿里的最大利益负责。
至少在领导力的范畴内,没有世袭的权力,只有分配资源的能力。
关于权力的真相二:权力是一种制度激励。当把“权力”完全排斥在个人需求之外的时候,既不客观,也不现实,更重要的是,这往往成为一些人在不能获得“权力”现实下的一种“释然”的解释,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因为而否定那些通过正当途径获得“权力”的人,这一点儿都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