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车展上,很多人都对这一幕记忆犹新:比亚迪公司董事局主席王传福亲自操控遥控钥匙,F3速锐—这家公司今年推出的最新战略车型—从幕后缓缓驶到台前,稳稳停在展位中央。这个过程持续了几分钟,长宽高为4680*1765*1490的“大玩具”前进、后退、左右转向灵活,而驾驶座上并没有人。在场的很多人都记住了遥控一辆真正汽车的感觉—惊奇又有趣。
从今年8月上市至今,短短3个月内,速锐卖出了28645台,远远超出预期。对于过去一年多来潜心“改错”的比亚迪而言,速锐无疑是一个新的起点,意味着这家公司终于能够驾驭自己,重新回到快车道上。
微创新
速锐从2008年开始研发,几百人的速锐专项研发和设计团队,四年共进行滑车实验30次,碰撞实验15次,仅这两项实验用掉90辆实车。
王传福从一开始就想把速锐介绍给80后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他们对车型的品质和多功能性有一定要求,同时他们的经济状况还未步入积累期,实惠又智能的用车正为这类消费群体而推出。
遥控驾驶让驾驶控制权从车内转移到车外,这需要攻克多方面难题。首先要实现发动机的远程控制,在一定距离以外,用遥控器控制发动机的点火与关闭。同时,车辆还需要电子控制油门,满足前进供油。让汽车朝指定方位移动需要电子转向和电子刹车;这些汽车的平常动作,背后都需要不同导常的电子技术控制。
最难攻克的是离合器控制,这种远程遥控向低速行驶提出了严峻挑战:因为理想速度比普通自动挡汽车怠速行驶的速度慢很多,需要维持在时速0.7公里的安全速度范围,如果是手动挡车型,还需要按照此速度转换离合与油门,而这样的长时间操作则会把离合器烧坏。

据比亚迪一名工程师回忆,速锐研发中遭遇的最大折磨是“怎样保证车低速行驶?”工程师们想了很多方案,但速度一直降不到理想程度。但突然有一天,这位工程师说:“就像苹果落到了牛顿的头上”,一下子想到了“脉冲式离合”的方法。两个离合器片在1秒钟内多次连接和分开,保持了动力传输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解决了低速控制的问题。看似不经意的灵感完成了一次不寻常的艰难超越。速锐也最终实现了全球首款配备遥控驾驶技术的量产车型。
“作为比亚迪品牌战略转型后推出的全新车型,速锐代表了比亚迪最新的技术和品质建设成果。”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向《环球企业家》介绍,TID让速锐动力更胜一筹。T是涡轮增压,优势是小排量大能量;I是缸内直喷,更精确充分的喷油能省油10%至20%;D是双离合器,解决的是平顺性和降低油耗方面。速锐1.5TI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和DC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技术,领先同级别车型。
从一开始,速锐车上就装满了比亚迪自己生产的电子设备。8英寸触摸显示屏集成了比亚迪语音电子导航系统、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和移动数字电视,其中车载移动数字电视可以收看10个频道。很难预料到,速锐会再加装博世第九代ESP车辆稳定控制系统,包括集成ABS、TCS、 HAC、 HBA。博世第九代ESP 系统通常在大型豪华轿车上安装。
令速锐与众不同的,是它还添加了一些奇思妙想的微创新。譬如,在汽车尾部,比亚迪的椭圆形标志加上了激光微控的发光装置。白天看是镀铬的Logo,晚上Logo则透着红光。李云飞说,奔驰汽车对此项微小的创新技术很感兴趣。
右前轮盲区可视系统是比亚迪首创技术。小小的后视镜上集成了诸多功能,其中右后视镜上的摄像头能辅助驾驶员把握超车和泊车时的盲区距离。此操控只需要在方向盘上做一个按键。
在速锐车内,安全带未系提示不再是通常的“嘟嘟声”,“请您系好安全带”的语音提示更能让中国消费者重视。另外,速锐车内的显示屏和功能键均用中文标示,对普通中国消费者来说更方便实用。王传福想通过这些改变,让速锐成为一款没有使用门槛的“傻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