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情人节,韩国三星集团创办人李秉的长子李孟熙做了件不浪漫的事。其向法院递交一纸诉状,指责三弟李健熙私吞遗产,将其父生前以他人名义信托的部分财产转至个人名下。其中包括三星电子、三星生命、三星爱宝乐园等3家公司的股票,总价值约6.35亿美元。随后,李秉的二女儿李淑熙提出类似指控,要求李健熙返还价值1.68亿美元遗产。李孟熙今年81岁,李健熙70岁,已是古稀、耄耋之年的老者为何仍为家产争斗?
1938年,李秉创立三星商会。最初公司主要业务为海产品及蔬菜水果出口,上世纪50年代逐步拓展至制造业。1969年,三星电子成立,后逐渐成长为集团最大子公司,目前已是世界营收规模最大的电子公司。经数十年发展,三星集团成为韩国第一大企业,包括59家非上市、19家上市子公司。目前,三星涉足电子、机械、化工、金融等领域,有20种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居首。2011年,三星电子在《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中高居第22名,三星生命排名333,三星物产位居492。2010年,三星集团营业额达2201亿美元,超过以色列、爱尔兰等国的GDP,与香港GDP(2233亿美元)几乎在同一量级。
管理模式:帝王式管理
三星集团虽然已快传承到第三代,但管理模式仍是中央集权的帝王式管理。据说李健熙开口时,无人敢说一个“不”字。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决策果断高效、进取心强,特别适合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电子行业。当竞争者还在反复商讨应该开发哪种技术时,李健熙已经在听取多名工程师意见后果断拍板,三星电子迅速崛起并超越索尼正得益于此。
然而,独裁管理也有风险。李健熙独子李在曾大额投资IT业,上世纪90年代末IT泡沫破裂后,不得不依靠集团子公司注资才脱离窘境。即使李健熙本人也曾出过“昏招”,他曾大举进军汽车行业,但恰逢全球汽车业兼并高潮,初生的三星汽车难以生存,最终被雷诺收购。即便如此,当初对进入汽车业持谨慎态度的一些董事依然被辞退。三星主要子公司的董事多是李健熙的亲信,即使是外部董事,也多和三星有业务联系。
股权结构:金字塔与交叉持股
三星集团与日韩财阀、华人财团一样,股权结构复杂。其中,旗舰事业三星电子超过一半的股权由国外机构及个人持有,李健熙、李在父子直接持股量不足5%。但通过金字塔与交叉持股,集团各子公司间紧密相连。交叉持股及复杂的金字塔结构使家族成员在拥有有限股份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上控制整个集团,同时,此复杂的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税收。
三星创办人的传承规划
三星集团创办人李秉共有8名子女,长子李孟熙曾任三星电子副会长,一度被认为是三星集团接班人。但李秉仍在世时,李孟熙在继承权竞争中已经败给了弟弟李健熙。李孟熙被“废黜”后在北京“隐居”,李健熙成为集团主要继承人,得到了三星集团旗舰—三星电子。
李健熙的独子李在预计将接手三星电子。
李秉于1987年去世。在其去世前10余年,李秉曾召集子女在日本召开家庭会议,商讨财产分配。最终核心财产主要留给幼子李健熙,包括三星电子、三星物产、第一毛纺织。其他子女只获得非核心财产(附表)。值得注意的是,长子李孟熙本人并未获得任何财产,遗产归其妻孙福男所有。
从这一安排可明显看出,李秉有意扶持幼子上位,同时削弱其他子女,特别是长子对公司的影响力。可见,李秉对日后的家族内斗有一定预见,也欲通过一名后代的强势地位来维护企业的稳定。当然,其他子女也得到了一定的补偿。
一般来说,创办人的强势足以维护家族及企业的稳定,而第二代中往往无人可以复制此强势领导地位。李健熙虽是“富二代”,却颇具创业者的狂热。据说一旦李健熙陷入思考,可长达48小时不睡觉,但一开口发言,便直指问题核心。当他在美国看到三星电子产品被摆放在角落里后,毅然决定改革,“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变”。正是他的“疯狂”成就了今天的三星电子。2010年,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普及以来,三星电子的股票收益率也一路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