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善用“故事”传播“理念”的案例来说,我先说说奥巴马——奥巴马总统非常善于演讲。涉足政坛的奥巴马在短短十年内就登上了总统的宝座,他给民众传播的信息为何有如此的说服力?简而言之,那就是“共感”。奥巴马所传播的信息超越了年龄、价值观、人种和国家,并深深地渗透到生活当中。2008年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时,发表了一篇获胜演说词。下面我们就以这篇演说词为例,进行分析。这篇演说中他并没有讲述自己的故事,而是讲述了一个106岁高龄的黑人女性——安·库伯的故事。
故事说道——“她生于黑暗的奴隶时代,那时候没有汽车,也没有飞机。当时她不能投票,因为——她的性别肤色。“而今晚,我想她一个世纪的经历——心痛与希望、抗争与进步,一次次失败和逆流而上都在证明:我们做得到。“每一次女性的声音被压制,梦想被摧残,她都看到她们再次站起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我们做得到。“……今年,在这次选举中,她伸出手指在屏幕上按了下去,她投出了自己的一票。因为这106年的光明与黑暗,她很清楚美国应该如何转变。我们做得到。”在一个研讨会上,笔者看了奥巴马的获胜演说词,并探讨了该演说的魅力。最终,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反复强调“转变”“我们做得到”这几个关键字,使之深入人心。
·将美国百年历史与女性命运的变化相比较,使选民更容易理解并且接受他的“变化”和“是的,我们可以”这样的思想。
·奥巴马没有从难以捉摸的政治话题切入,而是以一位女性(安·库伯)的亲身经历为切入点,使人感到亲切,更能被选民所接受。
而该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经历了民权运动、世界经济危机、二战等重大灾难。她是见证美国历史的“活化石”。奥巴马将安·库伯的个人命运和美国历史相结合,并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了自己的理念:美国在“转变(CHANGE)”和“我们做得到(YES,WECAN)”。奥巴马之所以选择安·库伯为故事主人公,是因为她的经历和他想传播的信息有密切的“交接点”。
这个故事也是沿袭着“基本型”的模式。史蒂夫·乔布斯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奥巴马讲述的是他人的故事。它们都唤起了听众的“共感”。奥巴马演讲的魅力在于,他多次巧妙地利用故事的形式进行演讲,再加上庄重的态度、自信的神情以及抑扬顿挫的男中音等。但是在诸多要素里面,最具有奥巴马特征的还是他能够以故事的形式,激发不同人之间的“共感”。实际上,在选举中期,奥巴马就曾根据自身的经验或普通百姓的经验发表演讲,以此探讨国内各种政治问题。
领导者用故事成功传导了企业文化。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发现成功的故事有四个鲜明特色:目标、故事、人、鼓动力。良好的故事通常包括独特的组织目标、企业的发展历史和市场中的角色,同时需要恰当的人讲给合适的听众,良好的鼓动能力通常比图1中的其他类型更能强化企业文化和引导员工行为。
通过讲故事来传导企业文化,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要确立一个独特的目标,鼓励和培养某种特定的行为并使企业文化信条深入人心。它必须是一个计划的过程,即一个战略。在部落里,巫师是任何部落中至关重要的人物,他们的角色就是故事讲述者。记住,巫师并不是精确地叙述历史,而是通过讲故事来引导和影响人的行为,故事会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修改。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预定故事领导力培训,请联系13938256450)了解到,克莱赫尔很会讲故事,他会观察听众的反馈而不断更新故事的内容,根据他希望的反馈来讲述故事,我们听过后都没有忘记。也许,赫伯就是西南航空的巫师,他讲过的故事不断被重述并最终使西南航空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克莱赫尔的许多故事都在讲述西南航空在客户服务方面的贡献。
例如一名登机检票员陪同老人飞行,确保老人安全到达目的地的故事。故事带来的效果是,当另一位西南航空的员工遇到相似情况时,他就会像故事中的检票员一样行事。更理想的情况下,故事不仅会有效传达给在场听众,还会通过各级经理和口口相传成为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