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局者的成本经
在九鼎的生存路径中,被市场赋予了众多的标签,在外界看来,九鼎喜欢玩“颠覆”,是市场的“搅局者”。
说九鼎“颠覆”是体现在其不按牌理出牌。从募资开始,出资人零首付,有项目才付钱、LP项目投票权、一次性付管理费用、资金让银行托管等,都与传统私募股权机构大有不同。其庞大的营销网络甚至将每个镇上营收上亿的企业都搜罗出来作为九鼎的项目储备。
久而久之,不管到哪里,圈内人都能遇到九鼎的团队,九鼎又被戴上了“抢项目”、“抬价格”的帽子。
直到今年5月,一份来自第三方机构ChinaVenture的调查报告出来,才为九鼎正名。ChinaVenture根据已披露的企业招股说明书提供信息,对各投资项目投资当年的市盈率进行了统计,并根据投资金额对各投资机构的投资成本进行加权平均,得出主要VC/PE机构的平均投资成本。
报告显示,投资市盈率最低的是九鼎投资,仅有8.7倍,此外,东方富海、中科宏易及达晨创投的投资成本也均在10倍左右,多数机构的投资市盈率在10—15倍之间,而投资成本超过15倍的仅有涌铧投资。
这个结果实在让市场大跌眼镜,事实上,以九鼎地毯式的项目扩张,投资成本能否控制,外界的质疑不无道理。
就连老牌本土创投也一样为成本犯愁,肖冰吐槽:“现在很多企业引入投资变成公开招标,本来是私募一下变成了公募,企业往往寻找的不是能够帮助它的机构,反而是价高者得之,我们已经放弃了一些企业,价太高。”
事实上,很多人不明白除了用高价外,九鼎那么多的项目都是怎么拿下来的,尤其在九鼎还并不知名的时候。
“那时谈项目基本都是拉锯战,最长的要几年,一般也要几个月才谈下来。”九鼎投资副总裁朱鹥佳告诉《中国企业家》。
当时朱鹥佳看好一家医药企业,到了公司见到董事长,这位董事长绝口不提投资的事,反而给朱鹥佳出了两道难题:一是,他要引进的新药种会不会赚钱?二是,他想并购下游企业,请朱鹥佳帮他做个估值。
“他们行业的事,我哪懂?但项目还要谈。”朱鹥佳没办法,帮这家企业请了专家做了详尽调研,又将九鼎的尽职调查团队派了过来,前前后后去这家企业四五次,最后将董事长的所有问题解决后,投资的事才敲定,前后耗时9个月。
在最后一次的调查会议中,朱鹥佳为这位董事长在现场将企业的所有优势量化,将其所有产品增长模型演算一遍,最后做出了三年的盈利预测,让这位药企老总大为激动。
“通常在Pre-IPO阶段的企业基本不缺钱,被投企业对资金没有‘饥渴’,他们希望更多的是投资机构能给他们带来资金之上的回报。”蔡蕾说,九鼎平均资金期限五年、Pre-IPO的投资时间未来不会改变,难题是如何坚持住这种低成本。
这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九鼎还要继续“穿着秋裤”干苦活累活,熬过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