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长远看,巴菲特仍然看好美国经济,并继续保持对资源及新能源行业的一腔热爱。
2012年6月,旗下的公务机运营商NetJet公司斥资96亿美元分别向美国和加拿大飞机生产商购买425辆新飞机,并在中国珠海成立合资公司,意欲进军中国公务机市场。伯克希尔旗下的IMC公司还向美国矿业公司沃尔夫在韩国的钨业务投资7000万美元,过去几年,钨价已翻倍;10月,旗下的中美能源公司又宣布收购两个风电场项目。
巴菲特同时在搜寻更大块头的猎物。2012年上半年,巴菲特曾不惜抛售希望持有的股票,渴望拿下一项高达220亿美元、规模仅次于2010年收购BNSF铁路公司的265亿元的收购计划,但计划最终未能成行。
巴菲特投资的公司近来也麻烦不断——康菲溢油事件,沃尔玛深陷墨西哥贿赂门,强生频频产品召回,富国银行被美国政府指控按揭贷款欺诈,比亚迪被大力唱衰,而所有美国国内的报道都无一例外在比亚迪之前特意加上“巴菲特持有的”。
二季度,伯克希尔索性减持20%宝洁、25%卡夫、大约2/3强生股份。巴菲特说,因公司正遭受产品召回困扰,可能会出售更多的强生股份。另外还减持VISA,以及金融数据公司Verisk Analytics股份,以确保有200亿美元现金在手。
“如果今年没有合适的(猎物),明年可能会考虑超过300亿美元的收购。”巴菲特说。
小报大亨
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媒体集团,正在装下他这一年来在报纸行业大举扫货的战利品。
2011年底,巴菲特囊中还只有三份报纸——持股长达40年、占股23%的《华盛顿邮报》,1977年买入的《布法罗新闻报》以及2011年末才买入的《奥马哈世界先驱报》。
不到半年后,巴菲特又相继以1.42亿美元收购了Media General旗下63份报纸,并增持连锁报业Lee公司股份至20%。
2012年6月,巴菲特又宣称要买下得克萨斯Bryan-College Station Eagle,这家报纸有123年的历史,而发行量只有2万份。
这的确像一个怪诞行为——过去六年,即使算上数字版广告,报业的广告收入已经下跌一半。全球整个报纸行业的收入,甚至不抵Google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收入。
巴菲特是个狂热的报纸发烧友。他的父亲曾经是报纸编辑,母亲出身办报世家,而他自己的原始资本来自上学期间递送的50万份报纸。他曾经亲自提供线索给他收购的报纸《奥马哈太阳报》,而报道最终获得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
直至今日,他仍坚持每天读五份报纸——《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今日美国》以及《奥马哈世界先驱报》。为了在非洲旅行时能读到《华尔街日报》,他甚至不惜斥资让飞机空运。
“技术变革使报纸在很多关键领域丧失地位,比如国内新闻、国内体育、股票行情和就业信息。那就让它们去。我们的任务是主宰地方性的重要内容。”巴菲特在给出版商和编辑的信中写道,“你们要完全覆盖地区生活的每个方面,尤其是当地的体育赛事。如果你写的是读者他自己和他邻居的故事,没有人会终止阅读。”
“你们应该像过去一样对待公共政策的议题。我拥有强烈的政治观点,但是伯克希尔拥有报纸——而我并不拥有。”他继而写道,“我确保,我的继任者会继续遵循我在这封信里提到的‘不插手’原则。”
对很多人来说,这更像是个价值投资者失去理智的笑话。
“你真的要一个初出茅庐的新闻记者去报道高中球赛,当他记完笔记发完照片,发现Facebook上已经满是球赛的照片和故事了?”有人调侃称。
“这种错误并不意味着伯克希尔一定会亏损。考虑到这些报纸是以跳楼价买到的,如果巴菲特收购的任何一家报纸在未来十年倒闭,巴菲特仍然可以从利息和报纸拥有的房地产上获利。”纽约大学教授Clay Shirky说。
这很像半个世纪多前,巴菲特从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这位颇有些悲观主义的“证券分析之父”曾于1932年在《福布斯》发表文章称,看待企业时更多考虑的是倒闭价值而非存活价值。大多数都按照公司已经倒闭,即关门并被清算时的价值来思考一只股票的价值。
不管是出于感性还是理性的考虑,巴菲特显然自有打算。“我们会继续买下更多的地方媒体。”他青睐那些有很强社区意识、中小规模以及具有长久历史的社区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