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巴克总是强调文化,然而文化可以吸引那些开放、好奇的人,也会遭受保守、固执的人反对。当星巴克将“咖啡文化”伸向全世界的时候,也必然与全球繁多的不同文化展开激烈的碰撞。
代表着美国文化符号的星巴克咖啡,可谓家喻户晓,人尽皆知。这个最早由三个年轻人开的咖啡豆和香料专卖店,在被销售高手霍华德。舒尔茨筹资买下之后,迅速发展成一家时尚且略带小资情调的连锁咖啡店,成功在纳斯达克[微博]上市,并向全世界扩张。如今,他们在61个国家中拥有17600家分店,星巴克也极力向全世界各国扩张,输出美国文化。具体到每一个国家,情形又大不相同。
中国:历史文化的硝烟
中国文化的特点是非常顽强。人们喜欢固守自己的文化,对新生事物则比较保守,甚至有点抵触。中国人到国外都保持自己的习俗,不太融入当地的文化。相反地,中国人反而尽力去影响当地人。比如,中餐在美国已经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一个菜系。中国的功夫,连白人都爱学。中国人不管到哪里都过自己的节日,不管条件允许不允许。他们都创造条件,保持中国的文化。我曾遇到过只有10个中国人的小镇,他们到了春节也会在镇上唯一的中餐馆过自己的节日。尽管那天,美国不放假,但是他们宁可请假,也要过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顽强所在。
不过中国年轻一代非常开放,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而星巴克吸引的对象也是向往小资生活的都市白领和追求西方文化的成功商业人士。所以,星巴克在1999年登陆中国后,发展迅速,在多个大城市开设分店,很快突破了一百家,现在发展到大约600家分店。
然而,开在紫禁城的那一家却遭遇激烈争论。《纽约时报》报道:星巴克咖啡进驻紫禁城是全球化的极端表现,走大众市场路线的美国咖啡文化,进驻到全中国最神圣的历史遗迹中。当时,紫禁城的星巴克已引起中国人民的议论。许多人认为紫禁城是中国文化的珍品,外国品牌不该被允许进入;保护文化遗产应该凌驾于一切价值之上,不该有任何营利的活动介入才是。2009年,在故宫九卿值房已经7年的星巴克在争议中退出故宫。